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四编现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五说明文阅读第讲说明文语言的品味精讲

第4讲 说明文语言的品味

【例】(2016中天中学模拟)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 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的组合.0.5%就意味着大约有1 600万个碱基对,它们..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1.考点1、2选文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1)从内容上考虑。关于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文章做具体的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等。

(2)从结构上考虑。①开头语段的作用:A.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②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一般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其中说明文中问句的作用:A.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B.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C.设置悬念。③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重要的句子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提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内在含义。

(2)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

1 / 41

析。

(3)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这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统领全文,有的阐明要旨,有的设疑激趣,有的总结全文,有的前后照应,有的承上启下。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既要注意它在段中和篇中的位置,还要认真深入地分析它和文章中心或结构的关系。

2.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主要有五种题型: (1)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3)从效果上考虑。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另外,分析句子作用时,需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作用。

【答案】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2.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3.考点1第⑤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先去掉“至少”看句子是什么意思,再加上“至少”看句子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找出二者之差别写出即可。

【答案】不能删去,“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不少于或超过90%。去掉之后就变成90%了,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4.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答案】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长相;指纹;步态;耳朵的形状;心跳。

5.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一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

【答案】示例:一、可以用指纹开门开锁。二、用脸谱签到。

, 答题模式与技巧: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不可以,“××”词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与技巧:不能删去,“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往往”“一般”等词表频率,“都”“绝大部分”等词表范围,“一定”“目前”“之一”等词表限制。如果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的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句中的“××”词用得很准确/很形象,它表示的意思是……。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模式与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到之后,用替代法进行验证,即用找到的语句替换代词,读一读是否通顺准确。只有通顺准确的答案才是最准确的。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或是关键信息点,或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

2 / 42

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或是承前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即字典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

(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一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1.考点1、2最后一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说明人类主体具有独特性。总结全文,与开头说明相互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__ 2.考点1分析第②段加点的“这”和“它们”所指代的内容。

__“这”指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它们”指大约1__600万个碱基对。__

3.考点1第①段中“据估计共有1 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中“据估计”能否删去?为什么? __不能,删去之后表示确切有1__000亿人,而过去5万年间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人数,是无法准确统计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__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2016济南中考)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书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__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__

3 / 4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