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学

学有所思 学有所用

钱红梅

前段时间,我们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之下,认真聆听了《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相关的解读让我对《指南》制定的大背景、制定的目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就社会领域的解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作为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从情感、行为等方面去了解幼儿,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夸奖、一个抚摸都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满足和温暖,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形成,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幼儿的情感教育。其次,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父母是第一位教师,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家长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中的榜样作用。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都是幼儿观察、学习、模仿的重要内容。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搭建家园沟通交流平台,让家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重视幼儿时期的情感教育,形成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同为一体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双丰收。

在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针对这一问题每个年龄段教师的学习和解决的方式应各有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等,为他们创设更加充满童趣的生活气氛和精神环境,使每个孩子处于和长久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

总之,在学习《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学习活动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应都应该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在他们心里点燃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让孩子如花园里的蓓蕾一样自然开放

王慧

这学期,我跟着幼儿园的老师们一起详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幼儿一日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点滴与理论知识的契合让我对健康领域的内容有了更深的

感触。

以前,我片面的认为身心健康的幼儿无非就是每天开开心心入园、开开心心玩游戏。但《指南》中“具有健康体态”这章节中提到: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严格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在这里,我才顿悟,要让我们的孩子顺利健康成长我应该做的是先了解本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简单的说身心健康的幼儿,就是既要心理健康(情绪安定愉快),也要身体健康(健康体态)。除此之外,还不能忽略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择其中一点来说,我们目前中班段的孩子应该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但反思我们班幼儿的户外活动情况,有些幼儿常常不够积极的参加户外活动。尤其是早晨的户外,虽然已经强调了很多次,但是有的家长自己作息不规律导致幼儿晚睡晚起经常来不及参加班级的晨间户外。接下来,我将会把《指南》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工作之中,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与家长沟通,让我们的家长们更加明白我们一直强调的“户外”是多么重要。

以前怕出事是老师在活动设计和组织中常常会考虑的首要,学习了《指南》后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是真正的玩和学习?玩对孩子有什么收获?学习的价值在哪里?”玩的确是孩子最好的学习,但是怎样学?如何学?作为老师其实都知道,在学习中运用模仿、示范是帮助孩子学习的一种手段,但是模仿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往往也是教师必须要好好解决的问题,在有老师在的场景环境下,我们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材料,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在各方面得以健康发展。《指南》中幼儿教育有强调: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游戏中,是非常兴奋的,但我们要适时提醒孩子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安全的活动,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孩子玩的天性和游戏的规则能不能很好地结合,正好说明教育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作为老师的我要想胜任这份工作,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钱菊香

近阶段,我园组织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

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 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心得体会

石丽萍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它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直接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被禁锢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用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幼儿,让幼儿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

二、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

在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比如在晨间谈话活动中给孩子一些自由谈论的时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三、注重身边的教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