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设计史 - 解读天津城市中的设计风格

XXXXXXXX 学 院

近现代设计史结课论文

解读天津城市中的设计风格

——学习近现代设计史体会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解读天津城市中的设计风格

——学习近现代设计史结合

摘要:对于一个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其改造

(拆除、改建、新建)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其历史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在其改造过程中进行。文化特色会体现在建筑特征上,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又会直接影响到街区的环境。

关键字:历史文化 建筑特色 城市风格

对于一个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其改造(拆除、改建、新建)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其历史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在其改造过程中进行。文化特色会体现在建筑特征上,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又会直接影响到街区的环境。

天津是一个由明清时期的军事卫城发展成为现代大城市的。是我国首都的门户。天津在历史上就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多年的城市发展,使天津成为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历史建筑文化的沉积,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多元建筑文化并存兼容的城市风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追求国际化的城市形象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造成了城市形象的趋同性,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加剧淡化。

天津近代建筑文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封建传统建筑文化阶段。开埠以前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封建传统文化的特征。城市规划沿袭封建城市惯例即以官署寺庙为中心,干道十字相交街道中心设鼓楼。建筑依然沿袭明清模式,采用传统材料、技术、结构形式。由于南方移民较多,旧城内的民居虽以四合院为主,风格上却颇受江淮一带合院式住宅的影响:院窄、屋高、重砖雕、木雕,而不施油漆彩画,形成独有的建筑风格。

第二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对峙冲突阶段。随着八国联军的侵入,西方文化也“挤”了进来。作为封建传统建筑文化代表的旧城区日趋衰败,而新辟的租界地却日益繁荣,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西洋建筑其中有:采用爱奥尼克或科林斯巨柱式空廊的银行、办公楼建筑;采用折衷主义手法,溶多种风格于一体的商业建筑;造型别致、富有异国情调的住宅、别墅。

第三,中西文化渗透融和阶段。西方建筑文化虽一时“反客为主”,但传统建筑文化依然有很强的沿袭性。而外来的建筑文化在立足之后,也开始“入乡随俗”。中西文化开始互相渗透、交流。传统的木构架得以改进,钢构架、混凝土开始应用,一些仿洋房式四合院出现,一些西洋建筑上出现了有中国特色甚至地方色彩彩的装饰(如砖雕)。新华银行就是 独特的城市格局,西方流行的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细部相融合的例子。 名城极富魅力的城市风貌特色,也是城市价值的重要体现。

对天津的熟悉已经近四年,但是天津的一切对我依旧都是新鲜的。 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是天津高级住宅最集中的地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五大道的马场道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建筑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居住建筑的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适应了房主深居与私秘的心理,构成了整个街道环境特有的幽雅沉静又稳定温馨的氛围。

五大道街区原有近代建筑的尺度没有很高大的体量,整个街道给人的感觉是舒适的。我看到街道旁新建的建筑大部分以小型商店小餐馆为主,整个尺度与原有建筑还是呼应的。但是还是有些建筑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高大的商用楼一下子吸引了人的注意力,使人们刚进入该街区首先看到它,成为了该街道的标志性建筑。但其无论从建筑尺度还是风格上都与附近的原有建筑格格不入,现代的建筑风格与造型对环境造成冲斥,严重破坏了该街道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

再看今天的金融街,汇丰银行营业大楼始建于1924年,地址位于天津英租界内,选址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84号)和次要道路领事道(今大同道)的转角,由英商同合工程司工程师爱迪克生(ATKINSON)和道拉斯(DALLAS)联合设计,三层钢混结构。外檐立面花岗石饰面,石砌基座高台阶,门前及侧面耸立十二根巨大的爱奥尼可石柱,上作三角形山花。外观高大雄伟,气势壮观。内堂宽阔舒展,富丽堂皇,为一座古罗马式建筑。 解放路上的建筑则是天津这个城市的精华所在。大街两旁一幢幢造型独特的西洋建筑,给人带来浓郁的异国风采———罗马式、罗曼式、日耳曼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中主义等欧陆风格建筑,纷至

沓来,使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组宏大的建筑群,豪华凝重,一派欧陆风情,恰与海河的婉约冲和形成对比。这两排建筑丝毫不逊于上海的外滩,只是它分布在街道两侧,而不临河,这倒彰显出天津这个城市的低调性格

新建的建筑物无论从空间尺度、外观造型还是色彩搭配上都没有考虑与周边原有建筑的呼应。使整个街区环境失去总体性,造成混乱的感觉。城市的更新和改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改造的同时应注意对原有街区环境空间的影响,而不是随意增建建筑。我并不是说保留就没有创新,现代建筑与原有的近代建筑其实是能做到很好的融合的。只要注意其尺度、造型特征、风格等与旧建筑的呼应,与整个街区环境的协调,还是能在原有街区的基础上有很好发展的。

在拥有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的街区,为了保护其文化氛围在改建或新建建筑时,运用模仿的手法较为常见。虽然这种手法造成的仿古建筑会给人造成很“假”的感觉,但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下,如果能很好的处理与运用,对于街区文化氛围的保持与发展,空间尺度的控制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建建筑是可以运用不同手法来达到保护街区环境气氛的相同目的。还要提及一点的是,除了建筑以外,一些环境小品及雕塑、电话亭等的设计对于街区的空间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我看到五大道中,电话亭设计还是很符合环境特色的。有的街区设计了仿中世纪的铜马车,这本来对于其环境特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它的设计,考虑了人的因素,能够吸引人流,使街区拥有活力。

新的天津应该走既有传统特征又具时代特色的新建筑之路。近年来天津的建筑出现了翻新的现象,住宅的立面刷上了不同的颜色,加上了窗套、女儿墙等等装饰,这些艺术形式来自天津的西洋建筑文化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喜爱租界建筑特征的愿望。然而要保持天津的地方性风格特征,光靠表面的涂饰是不够的,天津曾有八国租界,有其各自的文化特征和时代潮流。要深入地组合这些多样化建筑文化特征,再做出新品,就不能忽视各个国家租界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天津建筑风格》腾绍华 荆其敏主编 2、期刊《城市规划通讯Urban Planning Newsreport》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