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区域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精品文档

让区域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一、满足每个幼儿兴趣爱好的需要

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主要体现在活动内容和材料上。因此,活动区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都要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再确立,使他们都能够主动地参加活动。如我们大一班设置的“棋迷室”中主要提供的是弹珠、跳棋和各种游戏棋,幼儿很喜欢。可有一次,一个叫“冉冉”的幼儿突然问我:“老师,怎么没有象棋?”看来冉冉不喜欢游戏棋,尽管我心里怀疑,担心他不会下。第二天,我还是在“棋迷室”提供了一盒中国象棋,想下象棋的冉冉看到了,高兴极了。他取出象棋,很熟练地摆好棋盘,原来冉冉在家里经常和爸爸玩象棋,因为其他幼儿都不会,我变成了冉冉幼儿的棋友。渐渐地在我的指导下,很多幼儿对象棋产生了兴趣,现在已有四五个幼儿都会下象棋了。

二、满足每个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 (一)注意材料的层次性

教师应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小班“剪吧”的区域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学习用剪刀,我们为幼儿分

别提供了画有直线和曲线等形状的纸,提供给每个幼儿练习。有的幼儿选择了直线纸,有的则直接选择了剪曲线纸,还有的幼儿同时选择了直线纸和曲线纸。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了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连最简单的直线都剪不好。这时,我们首先鼓励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直线剪法,通过反复练习后,引导她们再尝试着选择操作难度大一些的曲线纸。有一次,一个非常喜欢来“剪吧”的幼儿,突然对旁边的幼儿说:“我不喜欢玩这些了。”这个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原来,“剪吧”里的每项活动这个幼儿都学会了,而且材料对他来说已经不新颖了。于是,我们就在“剪吧”里增加了难度更大的活动材料,收集了一些有小动物图案的旧书放到了“剪吧”里,第二天,这个幼儿又高兴地剪起了各种小动物……

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还要求教师及时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并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调整、补充材料,体现每样材料的动态性。 (二)注意指导的层次性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都应该表现出最大的耐心,进行细致地观察,做出适时地点拨。教师的指导是为幼儿创设适合他们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方法,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区、活动的方式方法(包括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与环境、材料、

同伴的互动,产生互动作用的方式方法),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状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提供适时、适当地指导与帮助,并对区域活动进行调整、补充。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而言,教师可以只是欣赏者;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出现,引导改变操作方法,有时还要提醒幼儿应该注意的关键步骤,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是他们成功的阶梯。 (三)注意评价的层次性

区域活动的评价可通过个体的过程评价与集体的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进行。评价要了解幼儿是否有活动的需要,幼儿身心发展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针对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需要教师多运用激励性语言:“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促使其创造性的发挥。针对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成功。集体评价还能让幼儿大胆发言,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要进行观察记录,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