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摘要 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 和平发展 地缘政治环境 中美关系 中俄关系 中日关系 中印关系

正文 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

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它是中国东面海上最大的“邻国”。

从国家的安全的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邻国中有超级大国,军事大国,经济大国,地区大国,而且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水平以及内外政策各不相同,难免发生矛盾。笔者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发展所执行的政策,主张与世界共赢,加强互信合作,促进共同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发展周边关系,建立睦邻友好的地缘政治关系,争取为我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中国位于全球以及欧亚大陆与世界海洋的交汇边缘地区

1、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是位于东西世界政治地图的基本中心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

2、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域和世界海洋太平洋地缘战略区域的角度,中国是“世界陆海的主流汇合”与“海权与陆权”之中的边缘地区,成为陆地大国与海洋大国双方争夺的对象。

(二)21世纪中国地缘战略环境

21世纪初,亚太地缘战略环境虽然有多种变化趋势,但其中最根本的趋势是亚太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政治、经济与实力中心。国际上甚至有人据此推断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如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最近就曾预言:“过去属于欧洲,现在属于美国,未来则属于亚洲。”

亚太加速崛起为世界经济、政治与实力中心对中国而言,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就机遇而言,亚太崛起与中国崛起同步,中国的崛起是亚太崛起进程的一部分,而亚太崛起则为中国崛起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二、面向世界,远交近睦,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外加强调:“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一)中国关注与世界关注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的地缘关注重点是中国周边及各主要大国,尽管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利益外延的扩展,中国逐步进入拉美、非洲、中东,但总体看是点到为止。但世界(在这里主要指西方世界)的关注则更多是全球性、全面性的。打开BBC和CNN,随时可见苏丹、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缅甸、委内瑞拉、安哥拉、尼日利亚的新闻。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津巴布韦和苏丹比中国的台湾更令他们熟悉。而这些在中国只是零星的、非主流的新闻主题。这样一种错位给中国的对外战略带来某种潜在问题,即美国等西方大国开始以“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或“负责任的大国”标准衡量中国的外交行为,因此要求中国像它们一样涉足上述国家和地区,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而中国则仍将自己定位为区域性发展中国家,更多将地缘战略目光放在周边和大国,对上述国家仍是相对陌生与隔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关注与世界关注的错位势必会引发一系列新的外交难题。 (二)21世纪中美战略关系

立足周边,放眼全球,尤其要一以贯之地重视和处理好对美关系。中国所处的复杂地缘环境自然要求中国集中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但立足周边的同时,客观形势更要求我们必须放眼全球。撇开全球层面、区域层面不谈,即使仅从周边出发,美国因素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使两国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维护自由开放与有规划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两国都至关重要。在中国美国之间同时存在着共同利益与分歧矛盾时,美国对中国实行接触与遏制的

双重政策,这种两面性的政策也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处于两难困境,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和两国在各个领域关系的发展,美国单方面使中美关系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将更为有限。

世界格局是各种基本力量对比组合和配置而形成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而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是双方对各自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战略定位的产物,是两国领导人取得战略共识的结果。 (三)中俄战略关系

俄罗斯处在政治经济发展的艰难时期,其西翼受北约挤压,东翼面对日本收复领土的要求,南方遭遇不断向北渗透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北约向东扩及中亚是对俄腹地的新威胁,民族分裂势力又常在其内部作祟。最近北约又要在东部部署反导系统、欧盟东扩,更使俄深感地缘政治活动空间日蹙带来的深重危机,俄对美国和西方愈益失去信任感,愈渴望通过加强中俄关系获取地缘力量,缓冲其在西翼所受的地缘政治压力。在经济上,俄也需要扩大与中国交流刺激其经济活力,尤其需要通过中国为其远东能源寻求出路。但俄的人口、幅员、发展潜力及其政策传统规定其不会放弃大国心态,在近期,俄会努力与中国交好,但从中长期看,随俄实力恢复,俄终将视中国为其地缘政治对手。

(四)中日战略关系

日本是东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政治上有意主导亚太事务,与中国存在长期、直接、全面的地缘竞争关系。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其防华、制华之心将愈益增强。但日本对中国市场已形成一定依赖,其欲成为政治大国,不能不取得中国谅解、支持,中国对日基本政策中应重视经济战略。 鉴于近年来中日关系中有相当经久、广泛和时刻的紧张,也鉴于中国在东亚的外部总体安全环境比较严峻,需要基于大战略的全局观念和具有根本意义的战略集中原则,争取实现中日政治关系的大致正常化,以便防止中日间形成经久的敌对,并且使中国能够主要在中长期安全意义上尽可能集中应对美国问题,以及集中致力于台湾问题上的阻独促统。对日基本政策中的经济战略在这方面总的来说可以大有作为,而那种将政治战略与经济大致割裂开来、满足于所谓“经济热、政治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五)中印战略关系

印度与中国有领土之争,且1962年边界战争创痕未消。在宣传上,印常以中国为假想敌。但印度一向自视为发展中国家领袖,有反西方传统,其发展方向主要面向南亚及印度洋,印中之间因高山阻隔,战略利益重叠处不多,且中印两国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立场相近,印潜在战略利益要求与中国长期和平共处而不是相反。印度与中国抗衡的动因在其次,印中矛盾不是死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