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碱金属 课时作业4 钠及其化合物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5×4分=60分)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CCl4中
D.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两者放出的H2相等
【解析】 A项中,钠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B项中,钠钾合金的熔点很低,是原子反应堆的良好导热剂;C项中,钠的密度小于CCl4的密度,有机溶剂起不到隔绝空气的作用;D项中,因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用铝箔包住的钠产生H2的量多。
【答案】 CD
-
2.向0.1 mol·L1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 )
++-2-
A.Na、CO3 B.Na、HCO3
--+-
C.HCO3、CO2 D.Na、OH 3
【解析】 本题考查NaOH与CO2的反应。随着二者相对量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反应。CO2不足时,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CO2过量时,反应为NaOH+
+-
CO2===NaHCO3,此时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为Na、HCO3。
【答案】 B
3.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
( )
①水
②NaOH溶液
-
③0.1 mol·L1盐酸
-
④ 0.1 mol·L1硫酸铁溶液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钠与水反应的实质以及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水的离子积
+-+
等知识。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实质为H得电子,反应的剧烈
++
程度决定于溶液中c(H),因c(H)大小顺序为:③>④>①>②,故反应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③④①②。
【答案】 C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7.8g Na2O2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中所含Na2O2分子的数目为0.1NA B.其中所含离子总数为0.4NA
C.与足量的H2O反应,生成O2的分子数为0.1NA D.与足量的CO2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0.1NA 【答案】 D
5.(2010·厦门质量检测)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加入少量下列固体物质,可使Ca(OH)2的量减少的是
Ca2(aq)+2OH(aq)。
+
-
( )
A.Na2CO3 B.NaCl C.NaOH D.CaCl2
+
【解析】 加入Na2CO3固体后,因生成难溶物CaCO3导致溶液中c(Ca2)减小,原平
-+
衡右移,使Ca(OH)2的量减少;加入NaOH、CaCl2固体后,引起溶液中c(OH)、c(Ca2)增大,原平衡左移,使Ca(OH)2的量增多;加入NaCl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溶液中Ca(OH)2的量不变。
【答案】 A 6.(2009·全国卷Ⅰ)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84w2-53w184(w1-w2)A. B. 31w131w173w2-42w1115w2-84w1C. D.
31w131w1
【解析】 设样品中含NaHCO3 x g,
△
2NaHCO3=====Na2CO3+CO2↑+H2O Δm 2×84 106 62 x w1-w2 84(w1-w2)x= (g),
31
w1-x84w2-53w1
则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w131w1
【答案】 A 7.(2008·海南化学)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降低了生产成本 C.减少了环境污染 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解析】 联合制碱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污染。
【答案】 D
8.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溶液中OH总数不变,有O2放出
+
B.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有O2放出
+
C.溶液中Na总数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pH增大,有O2放出
【解析】 Na2O2与H2O反应产生O2,使饱和NaOH溶液中析出NaOH固体,剩余溶
+-
液为饱和溶液,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Na、OH数目均减少。
【答案】 C 9.m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H2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
A.mg B.7.2mg C.7.2 g D.不可求
【解析】 本题考查CO、H2、烃及含氧衍生物等可燃物在O2中燃烧后,将其产物通过足量Na2O2后,Na2O2增重的问题。由:
点燃
2CO+O2=====2CO2,2Na2O2+2CO2===2Na2CO3+O2↑; 连续反应,叠加方程式知:CO+Na2O2===Na2CO3; 由2H2+O2===2H2O,2Na2O2+2H2O===4NaOH+O2↑ 连续反应,叠加方程式可知: H2+Na2O2===2NaOH
由此可知H2、CO、O2在Na2O2中不耗O2,固体增重为H2、CO的质量。显然,符合(CO)m(H2)n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在Na2O2中点燃后,不耗O2,且固体增重质量为可燃物质量,所以答案为A。常见烃的含氧衍生物:CH3OH、CH3COOH、HCOOCH3、C6H12O6等。
【答案】 A
----+2-
10.经测定,某溶液中含有NO3、HS、SO23、Cl、CO3和Na,加入足量的Na2O2,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最后溶液中存在上述六种离子中的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
【解析】 上述溶液中加入Na2O2后,溶液中的HS和SO23都将被氧化,前者可能被
-+2-2-
氧化为S或SO24,后者被氧化为SO4,再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时,CO3将与H反应而转化
--++-
为CO2,所以最终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l、NO3、Na、H、SO24,与原溶液相同的有3种。
【答案】 B
11.标准状况下,将40 mL N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气体体积变为2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是
( )
①11 ②21 ③12 ④52 ⑤31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解析】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2NO+O2===2NO2
将以上两方程式合并得:
CO2+NO+Na2O2===Na2CO3+NO2
若V(CO2) V(NO)=11,则气体体积恰好减少一半。
若V(CO2) V(NO)>11,过量的CO2与Na2O2进一步反应,气体体积也是减少一半。 若V(CO2) V(NO)<11,过量的NO与Na2O2不反应,气体体积减少不到一半。 因此上述体积关系中只有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2.含8.0 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 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
A.Na2S B.NaHS C.Na2S和NaHS D.NaOH和NaHS
【解析】 在NaOH溶液中通入H2S,因H2S的量不同,其蒸干固体物质有以下几种可能:①NaOH和Na2S,②Na2S,③Na2S和NaHS,④NaHS。故排除D选项(NaOH和NaHS不能共存)。8.0 g NaOH为0.2 mol,由Na守恒可以计算得出:当NaOH完全变为Na2S时,生成0.1 mol Na2S,即7.8 g;当NaOH完全变为NaHS时,生成0.2 mol NaHS,即11.2 g。由7.8<7.9<8.0和7.8<7.9<11.2可知,7.9 g无水物可能为Na2S和NaOH的混合物,也可能为Na2S和NaHS的混合物,所以其中一定含有Na2S。
【答案】 A 13.(2009·北京卷)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若X是Na2CO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H2O+CO2则E一定能还原Fe2O3 3,C.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其电子式是Na[∶O ∶O ∶]2
+
······
-
Na
D.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解析】 A项,当A为NO2时,3NO2+H2O===2HNO3+NO,HNO3与Na2CO3反应产生CO2:CO2+Na2CO3+H2O===2NaHCO3,也符合框图;B项,由B和D的反应可知,B为强碱,则A为Na等非常活泼的金属,E为H2,X为CO2等酸性气体;C项,此时B为O2,X为C,C为CO2,CO2可与E(NaOH)反应;D项,短周期元素形成白色沉淀有Mg(OH)2、Al(OH)3,且A与D的摩尔质量相等,则由Al(OH)3为78 g/mol,推知A为Na2O2,B为NaOH,
-+-+-
X为铝盐:4OH+Al3===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
【答案】 A
14.Na3N与NaH均为离子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二者中Na半径都比阴离子大 B.与水反应时,水都作氧化剂
C.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二者与盐酸反应,都只有一种盐生成
+-
【解析】 A项Na3N中Na、N3都是10电子的微粒,但由于钠离子质子数多于氮离子,所以钠离子半径小于氮离子,故A项错;NaH与水的反应为:NaH+H2O===NaOH+H2↑,水作氧化剂,Na3N与水的反应为:Na3N+3H2O===3NaOH+NH3↑,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B错;C项中二者和水反应都有NaOH生成,溶液显碱性,故C对;D项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NH4Cl两种盐,而NaH与盐酸反应只生成NaCl一种盐,故D错。
【答案】 C
--
15.现有25 mL 2 mol·L1 Na2CO3溶液和75 mL 1 mol·L1稀盐酸 (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 (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 两操作的理解及结果(标准状况下)
( )
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解析】 n(Na2CO3n(HCl)=25×275×1=23>12。对(1)开始就产生CO2,且HCl
1+
中的H全变为H2CO3,则n(CO2)= n(HCl)=0.0375 mol。对(2),开始不产生CO2,当Na2CO3
2
全部转化为NaHCO3时,再加HCl产生CO2,n(CO2)=(0.075-0.025×2) mol=0.025 mol。
【答案】 D
二、简答题(40分)
16.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X、Y、Z为常见的化合物。Y的摩尔质量数值比Z的小16,乙、丙的摩尔质量相同,B的摩尔质量比D的小2,B、X的摩尔质量相同。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
··
(1)写出丙的化学式________;B的电子式________。 (2)写出Y→Z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室贮存Y溶液时易变质,请写出检验Y溶液是否变质所需试剂是________。
O2O2
【解析】 由Y的摩尔质量数值比Z的小16,可知丙单质可能为O2,甲――→A――→B,这样连续被氧化的单质有:Na、S、N2等。由乙、丙(O2)的摩尔质量相同,可知乙为S,甲、乙反应生成X,所以甲为钠。推出各物质后,最后再重新核对一遍,如果有一项不符合,应重新再推。
【答案】 (1)O2 Na
+
······
OO
··
2-
Na
+
(2)2Na2SO3+O2===2Na2SO4
(3)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17.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在表中空格处填写相应答案: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C 过氧化钠 与CO2和水蒸气反应,产生O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说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8.(2009·陕西西安)将一定量的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A,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V1L(V1≠0)。将反应后的固体残渣B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又生成CO2V2L。(标准状况)
(1)B的成分是什么?
(2)A中的NaOH与NaHCO3共________mol, NaOH与Na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由于V1≠0,则NaHCO3过量,发生的反应有:
NaHCO3+NaOH===Na2CO3+H2O①
△
2NaHCO3=====Na2CO3+H2O+CO2↑② Na2CO3+2HCl===2NaCl+H2O+CO2↑③
V1+V2
所以B为Na2CO3。由碳元素守恒,可知NaHCO3的物质的量为mol。由钠元素
22.4
V1+V2V2V2守恒知NaOH与NaHCO3共×2 mol。NaOH的物质的量为:×2 mol- mol
22.422.422.4
V2-V1= mol。
22.4
【答案】 (1)Na2CO3 (2)V2/11.2 mol (V2-V1)/(V2+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