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酵的小奥秘

馒头发酵的小奥秘

——酵母

学情分析:

发酵食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学生接触最多面包、馒头,因此学生对发酵知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能够作出一些简单的解释。但是馒头发酵中对酵母的使用情况,应该还不够详细、全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馒头发酵过程使用酵母;

能说出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

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观看视频,知道温度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

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馒头发酵的原理,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和发酵粉的缺点。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课堂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建构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利用酵母的发酵形成科学与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馒头发酵变松软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合作讨论。 教学年级:八年级。 实验准备:

蒸好的馒头两个(一个加酵母、一个不加酵母)、玻璃瓶、气球、尖嘴、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碗(盖中央挖空)、小试管、酵母、蔗糖、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教师:七年级上下册,我们学习了酵母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PPT出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生殖和用途。

教师:酵母菌简称酵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馒头中与酵母有关的一些知识。 【情境一】寻找馒头松软的原因

出示两种馒头实物,请同学观察。(一种加酵母,一种不加酵母) 问:你能说出哪种馒头是加了酵母? 学生:左边的馒头。 [板]酵母

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左边的馒头大点,所以应该是加了酵母。 按压实物馒头:两位学生用手指按压,说出感受。 学生:馒头变得有弹性。 学生:馒头变得松软。

教师:加了酵母后,馒头变大变松软是因为酵母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总结:酵母发酵。

PPT出示问题:加了酵母后,什么因素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 学生:温度。

PPT出示: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加个链接,具体看学生回答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介绍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

(先让学生讲,再让其他学生补充、评价,再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先制作馒头,再进行发酵,观察馒头的体积大小。

学生:将制作好的馒头放在三个不同温度下,让馒头发酵,最后观察馒头体积的大小。

学生:先用水、酵母和面粉制作馒头。 ……

教师:温度是这个实验中的什么量?(若学生说不出来,提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由实验者掌握在性质或数量上可以人为改变的因素(包括可以操作的条件、现象或特征)。自变量被看作是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实验中的反应变量(可以显示或表明实验结果的),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是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个三个不同的温度? 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相同质量的馒头? 问:为什么要在相同时间内观察? 问:馒头发酵快慢如何来判断? 播放视频:制作馒头1

问:面团制作完成后,接下来如何研究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将面团分成三块或做三份质量大小一样的面团,放在不同的环境下发酵。 问:具体怎么操作?

学生:将面团一个放室温,一个放温度高点的地方,一个放温度低点的地方。 PPT大胆猜想:假如馒头发酵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馒头发酵的快慢与温度无关,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温度高的馒头最大,温度低的馒头最小。

播放视频:制作馒头2(将面团一个放室温,一个放冰箱冷藏室,一个放发酵箱) PPT出示发酵前后馒头体积的变化图。 问:根据现象,你能归纳出结论吗?

学生:温度越高,面团体积越大,馒头发酵越快。 问:馒头发酵时,温度能否过高或过低?

PPT出示小贴士:高于47℃的温度下,酵母细胞一般不能生长,55—56℃酵母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