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集体备课教案

2 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教学指导】

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 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1.因数和倍数 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3.质数和合数 2课时 【知识结构】

6

7

因数和倍数(1)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第 1 课时 课型学习内容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难点 课件 教具运用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 150×4=÷÷2= 123= 10025= 16 510÷= ÷ =86324×= 20× 25= 220÷4= 18×4 ×4=

学生口算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 2.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

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1)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页(1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的因数的倍数可以11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 8

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学生回答,如:在20或: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的因数。202是和2的倍数,10和1020÷10=2中,20是通过(3)20的因数。20的因数,2是是是10的倍数,202的倍数,10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