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

一、工业革命与“城市病”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在英国,工业化和与之俱来的城市化如此迅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所带来的福祉和祸患同样使人们感到措手不及,特别是在一个奉行自由放任和唯利是图的国家,这种迅速到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引至一系列灾难。因此,英国经济史学家哈孟德夫妇用“迈达斯灾祸”来形容这段历史,(注:迈达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梦想点石成金,但是目的达到后却几乎饿死。)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城市病”。 根据对各国城市化史的研究,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可能受三种因素的限制。首先,城市化可能受农村人不愿离开家园的限制。这种限制既可能是社会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其次,城市化可能受城市建设费用的限制,就是说,建设城市要耗费大量资源,而在整个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也要大量投入,因而,这里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第三,即使撇开费用问题,城市发展也要受到缺乏组织城市生活的能力的限制。城市越大,管理就越困难。如果没有逐步积累的经验和系统的组织,要管理迅速兴起的大规模城市是有困难的。(注:关于城市化限制因素的论述,可参见刘易斯《增长与波动》,第六章第五节“城市化”,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就英国的情况来说,农业人口主要不是由农民构成,从而在感情上与土地没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化的第一个限制因素,在英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这反倒可以部分地说明,为什么英国城市化能较早地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至于第三个因素,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确不同程度地起到了限制作用。不过,从英国的具体情况看,由于工业化的迅速进行,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表现为限制城市化的速度,而是通过城市设施的不足和组织的混乱表现出来,即表现为“城市病”:一方面,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给早期的城市人口特别是工人阶级造成极大的苦难。不过,这种情况却有利于资本家。因为这样既保证了资本所需要的劳动力,又可以节省必须摊付的社会资本。 城市化的费用和组织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资源向城市的配置问题。刘易斯指出:“组织一个象样的城市所要求的人的努力是巨大的。必须建设街道、并且铺路与照明;必须修建供水系统,需要污水处理设施;要组织公共汽车交通;城市必须有食物,从远方运来谷物、土豆或肉类比较容易,而从近郊得到每日供应的牛奶或蔬菜就不容易了。”(注:刘易斯《增长与波动》,第208页。)另外, 还要为新进入城市的人口修建大量住宅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资源,就是说,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组织和建设。如果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而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即资源城市化,就必然出现城市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即“城市病”。

在英国,工业化起源于农村,而农村工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是整个工业化前期的主要特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乡村变成工业城镇,城镇变成大的工业城市,从而出现城市化的加速。不过,在资源从乡村向城镇,从城镇向大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对于城镇的发展来说,资源在乡村的分散,对于大城市的发展来说,资源在小城镇的分散,都是一种不利的因素。农村工业和农村地区对资源的占用,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具体说,就是在人口迅速城市化的同时,资源的城市化出现滞后。

二、“城市病”的主要形式

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马克思把这种“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存在的失业现象,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

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的确,穷人常常是住在紧靠着富人府邸的狭窄的小胡同里。可是通常总给他们划定一块完全孤立的地区,他们必须在比较幸福的阶级所看不到的这个地方尽力挣扎着活下去。英国一切城市中的这些贫民窟大体上都是一样的;这些城市中最糟糕的地区的最糟糕的房屋,最常见的是一排排的两层或一层的砖房,几乎是排列得乱七八糟,有许多住人的地下室。这些房屋每所仅有三四个房间和一个厨房,叫做小宅子。在全英国,这是最普通的工人住宅。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这里的住宅非常集中,以至于空气很难流通,特别是很多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空气之糟是可以想象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306—309页。)

这种情况,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由于工业化的迅速进行,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而住宅状况也就日趋恶化。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生产资料越是大量集中,工人也就越要相应地聚集在同一个空间,因此,资本主义的积累越迅速,工人的居住状况就越悲惨。”(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725、721页。) 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不存在组织城市生活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而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问题发展到忍无可忍的程度以后,人们才呼吁加以解决,但往往为时已晚。当大机器隆隆运转的时候,人们起初只看到它所带来的源源不尽的财富,而看不到为它付出的代价。恩格斯当时就指出:“为这一切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这只有在以后才看得清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303页。)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卫生问题, 部分来自工业污染,部分来自生活污染。城市居民大都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的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根据记载,曼彻斯特的议会街,每380人才有一个厕所,在居民区,每30幢住满人的房子才有一个厕所。在工人的家里,鸡、猪、甚至马都挤在同一个房子里。

对于城市卫生特别是较大的城市卫生来说,排水是很关键的问题。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一般污水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阴沟”通往厕所或死水塘;情况最好的是将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例如,经过曼彻斯特的艾尔克河,成了一条大污水沟。甚至在伦敦,大大小小的污水池和污水沟都到处可见。

居住的拥挤和卫生状况的恶化,导致瘟疫横行。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霍乱等是最容易发生的,而一旦发生就不可收拾,往往危及成千上万

人的生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死亡率回升,与此有直接联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