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核算方案

1.0 范围--------------------------------------------------------------------2 2.0 定义--------------------------------------------------------------------3

3.0 目的--------------------------------------------------------------------4 4.0 职责--------------------------------------------------------------------5 5.0 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6 6.0 工时定额的组成-----------------------------------------------------7 7.0 工时定额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8 8.0 “技术测定法”的实际应用方法--------------------------------9 9.0 “现场实际考核法”的实际操作方法--------------------------10

1.0

范 围

1 / 8

本方案规定了工时定额的含义、形成内容和操作流程。

本方案只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对工时定额的管理和考核。

2.0

定义

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下,规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生 产多少合格产品或每生产一件合格产品需要多少时间的标准。

2 / 8

3.0 目的

4.1、 统一、规范公司的工时定额标准,贯彻、执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薪酬制度。

4.2、 通过科学的工时定额,合理的组织、使用劳动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劳动损耗。 4.3、 通过合理的工时定额,科学的制订生产计划、销售(业务计划)和财务计划。 4.4、 通过合理的工时定额,科学的进行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

4.5、 通过准确的工时定额,科学、合理的对生产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4.0 职责

4.1、工艺组负责收集国内机械行业在工时定额方面相关的资料和标准,借鉴其它企业在工时

定额方面的经验和相关的资料,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准确的工时定额核算方案,计算出合理、准确的工时定额。

4.2、工艺组负责在标准工时的基础上,综合材料、人工、设备三方面的成本费用,计算出产

品的加工成本。

4.3、生产部负责凭借工时定额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激发生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激励生产员

工相互展开劳动竞赛,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不断的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4.4、生产部负责根据工时定额制定出合理的用工计划和生产计划。 4.5、财务部负责根据工艺组提供的加工成本,做出准确的生产成本报表。 4.6、营销部负责根据工艺组提供的加工成本,准确的向客户做出产品报价。

3 / 8

5.0 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目前国内机械行业关于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大体上有四种方法。即: “经验估算法”、

“比较类推法”、“技术测定法”和“现场实际考核法”四种方法。现在,我们在这里就这四种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来解释和确定我公司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5.1 经验估算法:

“经验估算法”是由工时定额员、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组成工时定额制订小组,

根据他们的实际经验,参照有关技术文件和产品实物并考虑使用的设备、工具和其它生产条 件直接进行估算而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工作效率高。但比较

粗糙,准确性差,故此种方法多不被企业所采用。 5.2 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是通过与现有产品同类(但不同型号)的典型零件和工序的定额标准进

行对比类推而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经验估算法较准确,并且简便易行,但受到 可比性的限制,故其准确性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5.3 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通过技术分析、运用计算公式对加工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加工工步所耗用的加工时间做认真、细致的计算,最终对该加工件所应该耗用的加

工时间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充分的技术数据,准确性高,是工时定额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制订工时定额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所投入的人力、时间的消耗要大一些,但随着当前工时计算软件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5.4 现场实际考核法:

“现场实际考核法”是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由工时考核员在加工现场对加工件每一道加工工序实际消耗的加工时间进行考核、统计,并结合考虑生产设备、技术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通过对比、分析、计算,从而制订出工时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故其得出结果的准确性不高,所以不宜作为一种主要的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实际上,因为“技术测定法”对一些加工形状复杂、加工程序毫无规律的加工件有一定程度的

计算死角,所以一些企业多把“现场实际考核法”作为“技术测定法”的弥补、辅助手段,配合、结合“技术测定法”得出准确的工时定额。 5.5 工时定额的最终确定

根据上面对几种不同的工时定额的制订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得出:结合运用“技术

测定法“与“现场实际考核法”,是较为合理的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事实上,这也是目前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即:以“技术测定法”为主,以“现场实际考核法”为辅,综合运用“技术测定法”与 “现场实际考核法”,最终确定加工件的工时定额。

4 / 8

6.0 工时定额的组成

工时定额由“基本工时”、“辅助工时”、“ 布置工作地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即:实际工时=基本工时+辅助工时+布置工作地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技术准终工时 6.1 “基本工时”——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既为“基本工时”。

6.2 “辅助工时”——为实现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既为“辅

助工时”,它包括:

6.2.1 装夹料坯和卸取工件的时间; 6.2.2 装夹刀具和对刀时间等。

6.2.3 调整机床的时间(包括开车、停车、回转刀架、调整吃刀量、进刀和退刀的空行程时

间等);

6.2.4 测量和检验工件的时间。

6.2.5 工作过程中校正调整设备和工、夹、模具时间。 6.2.6 工作中断续清理切屑、废料的时间;

6.2.7 工作中随时润滑设备的时间;

6.3 “布置工作地工时”——在工作进行期内,工人处理工作场地内服务于主切削工作所消

耗的时间,既为“布置工作地工时”, 它包括: 6.3.1 工作前整理工作地的时间;

6. 3.2 工作前整理、摆放刀具、工具的时间; 6.2.3 加工前整理、摆放料坯时间。 6.2.4 工作中整理摆放工件时间。

6.2.5 下班前整理、存放刀具、工具的时间;

6.2.6 下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润滑设备的时间。

6.4 “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工人在工作时间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需要所消耗的

时间,既为“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

6.5 “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在整个工作班次内,工人进行的技术准备和结束工作所

消耗的时间,既为“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它包括:

6.5.1 工作前熟悉图纸、工艺文件的时间;

6.5.2 工作前检查及试运转设备的时间;

6.5.3 工作前领用刀具、工装夹具、模具的时间; 6.5.4 工作前安装、调试工装夹具、模具的时间; 6.5.5 工作前更换切削液或润滑剂的时间; 6.5.6 下班前整理图纸、工艺文件的时间;

6.5.7 下班前填写工作台班记录、交接工作的时间。

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方便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工时核算,可将“辅助工时”、“ 布置工作地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合并为“辅助工时”。

5 /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