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五)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安身立命之道

“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然而“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宰我觉得守丧三年太长了,孔子申斥宰我“不仁”,丧礼之所以规定守丧三年,理由就在于一个“安”字。“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 “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论语》也谈到“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 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其放心”。他指出,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

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他们十分重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其做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他们倡导的“孔颜之乐”、“圣人气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复尽天理”、“发明本心”、“致良知”,都是关于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具体说法。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

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如果选择外在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可以实行现代转化,可以成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我认为守三年丧时间太长,孔子则认为人生下来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只有守丧三

年才能在情感上得到“安”。

B.孟子把人的内在修养作为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并形成了对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

系统的说法。

C.宋明理学家多方吸纳理论成果,创立的新儒学对“安身立命”思想有更进一步的阐发,使

之也具治国、治身、治心的作用。

D.基督教、佛教认为人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这是外在超越;儒家认为人要靠自己努力

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这是内在超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话语,对“安身立命”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使之成为

一种学理。

B.文章对寻找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外在路向”和“内在路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儒家“安

身立命”思想是一种内在超越。

C.文章展现了“安身立命”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发展脉络:禅宗提出——孔子《论语》分析

——孟子发展——宋明理学家完善。

D.文章分析了“安身立命”出现、发展的过程,并指出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可以成为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身立命”的实质是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承担君

子应有的使命。

B.孟子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是因为他相信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只要下功夫寻回业已失

掉的本心即可。

C.“安身立命”思想从产生至今都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

的精神生活。

D.对于现代中国来说,继承发展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春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顿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