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

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如图)讽刺了一些人

(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2011·新课标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8.(2011·济南外国语质检)右图漫画表明 A.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B.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C.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 D.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2011·莲塘月考)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强民更富”。据此回答9~10题。

9.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 )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10.从认识论角度看

(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题 号 答 案 1 2 B.③④

3 4 C.②③

5 6 D.②④ 7 8 9 10 11.(2011·山东文综)“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

题组 实践的特征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真理与认识过程 答案 课前准备区 一、1.(1)客观世界 (2)物质性活动 现实的存在 2.(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二、1.(1)来源 (2)动力 (3)唯一标准 (4)目的和归宿 2.促进 阻碍 三、1.主观同客观 2.客观性 人人平等 3.条件和范围 4.主观与客观 5.相伴而行的

题号 1、2、3 4、5、6 7、8、9、10 错题 错因 6.(1)反复性 (2)无限性 (3)上升性 问题思考

1.× × √ √ √ √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3.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4.相对于人类社会,用发展的观点看认识是无限的;相对于个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认识是有限的。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统计信息支持。

直击高考

1.C [考古遗物能够让人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从而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说明了对个体的认识对于整体的作用,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通过对考古遗物的考古实践活动认识历史,符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理,③符合材料主旨,④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项。]

2.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能准确识别A、B、C、D的解释即可作出准确

的选择。该题有一定的难度。]

探究二 (1)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这些变化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的。(4)认识具有上升性。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直击高考 C [真理不是被推翻,而是被发展;物质决定意识,真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因此①④说法错误。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②③正确。]

误点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读书学习等获得间接经验,所以不能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完全等同。

矫正训练1 C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错误;获得正确认识既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④错误。]

误点二 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在认识过程中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矫正训练2 C [本题考查的是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问题。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②的说法忽略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①③④正确,选C。 ]

探究思考

1.(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人类的成功探月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还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人类的成功探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表现。所以,这种观点不够全面。

2.(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2)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

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4)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对应训练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课后练习区

1.C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A、D错误;B不符合题意。]

2.B [ 中国的“探月工程”就像一场永无止境、勇攀高峰的接力赛,体现了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在探月卫星一步步的成功中,“探月工程”必将迎来最终成功,体现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3.C

4.D [实践证明了试管婴儿医学理论是成功的,D符合题意。]

5.B [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符合题意。]

6.C [漫画中的人的错误在于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强调的是善于总结经验的问题,与题干主旨不符;③说法不准确,并不能说所有的失误和错误都是宝贵财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