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学试卷及答案

4. 简述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及表现

5. 简述腹部分区的方法

5 / 7

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20分):

1.心悸:是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觉心跳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常感到心脏搏动强烈。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以心律失常,有时也可不伴有心律失常。

2.发绀:发绀是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

3.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

4.紫癜:系直径为3~5mm的皮肤黏膜出血,呈现红色,压之不褪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B 2.D 3.B 4.B 5.A 6.C 7.B 8.B 9.D 10.D 11.D 12.B 13.C 14.A 15.B 16.D 17.D 18.B 19.D 20.A

三、填空题(每空0.5分、计30分): 21. 体温、脉搏、呼吸

22. 全身状况检查 、 淋巴结

23. 36~37℃ 、 1℃ 、 39℃ 、 感染性 、 非感染性 24. 血管壁功能异常、 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 25. 1000~2000ml、400ml、100ml 26. 1~5 min, 15 min; 60 min 27.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28. 2

29. 胸骨上窝 、 锁骨上窝 、 肋间隙 30. 12 、 20 、 1:4

31. 过清音 、 鼓音 、 浊音 、实音

32. 支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 33. 胃癌、肺癌

34. 腹部压痛 、 反跳痛 、 腹肌紧张 35. 4~5 、10

36. 出血 、 穿孔 、 幽门梗阻 、 癌变 37. 腹水 、 侧枝循环建立开放 、 脾肿大 38. 折刀样 、 铅管样 、 齿轮样

39. QRS波 、 T波 、 U波 、 P-R间期 40. 鼻塞 、 头痛 、 鼻涕 、 鼻道积脓 四、简答题(每题6分、计30分): 1.心源性水肿特点:

水肿最先出现在身体的低垂部位,上行性进展至全身,下午重,进展较缓慢, 水肿部位坚实,移动性小,水肿的部位随体位而改变,有心脏增大、心脏杂音、体循环淤血征象、颈静脉怒张、肝肿大, 常见于右心功能不全。 肾源性水肿特点:

从颜面部(眼睑)开始,下行性进展至全身,上午重,发展迅速,水肿部位软,移动性大,有尿液改变,血压高,肾损害,常见于肾炎肾病。 2、

6 / 7

咯血 呕血

病 因 结核 消化性溃疡

二尖瓣狭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支气管扩张等 急性胃黏膜病变

先兆症状 喉痒 咳嗽 上腹不适 恶心 呕吐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 血液颜色 鲜红 暗红 混 合 物 痰液泡沫 食物残渣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血痰黑便 痰中带血 柏油样黑便

3、“二尖瓣面容”:可见于重度二尖瓣狭窄,可能与颧部的面部皮肤比较细薄,加上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较高有关。 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 :

(1)第一心音亢进,开瓣音(心尖区),一般传统认为这些表现提示二尖瓣前叶柔顺,活动度好;如瓣叶钙化僵硬,则第一心者减弱,开瓣音消失; (2)舒张中晚期隆隆作杂音,舒张期震颤(心尖区)。窦性心律时,由于舒张晚期心房收缩,促使血流加速,使杂音此时增强。心房颤动时,不再有杂音的舒张晚期加强。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的体征:

右心室收缩期抬举样搏动:肺动脉高压时,可在胸骨左下缘触及;第二心音的肺动脉瓣成分(P2)亢进。胸骨左上缘可闻及短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扩张所致;Graham Steell杂音: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为递减型柔和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胸骨左第4-5肋间有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增强:见于右心室扩大伴三尖瓣关闭不全。

4、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感染、肿瘤、反应性增生、细胞增生代谢异常 淋巴结肿大表现:

(1)淋巴结肿大伴有相应引流区域感染灶者,如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伴扁桃体炎、牙龈炎,腋窝淋巴结肿大伴乳腺炎,耳后淋巴结肿大伴头皮感染者,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左下肢丹毒,可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多为急性炎症引起,常有局部红、肿、热等炎症表现;而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等。局部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盗汗、消瘦者,提示为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等。

(3)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者,多见于恶性淋巴瘤;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者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等,偶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淋巴结肿大伴皮疹者多见于某些传染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亦需警惕淋巴瘤。

5、腹部四区分法:通过脐划水平线和垂直线,分为四区,计为:左上腹部、左下腹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

腹部九区分法:由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为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九区,即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耻骨上部)。

7 / 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