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测量单元,数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1—3页 第二课时:4—5页, 第三课时:6页,

第4课时:7页“量一量实践活动”。 测量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含义, 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说一说你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用手比一比,再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是1厘米的物品。 2厘米3厘米……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 二次备课 物品的长度。 ① 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 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三、观察直尺 1、观察自己的直尺, 在观察、交流中认识厘米。介绍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以及如何用字母表示。 2、认识厘米和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四、测量橡皮的长 学生试着测量橡皮的长在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指导学生会正确使用直尺测量 。 五、测量铅笔的长 1、向估计一下,再测量。 2、交流:估测和测量结果 。 六、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1复习:1厘米有多长 2、测量课桌面的长 3、同桌合作,用不同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米”以及“米”用字母如何表示。 二、认识米 1、观察米尺 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米有多长。体会1米 的实际长度。 二次备课 2、继续观察米尺 讨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1米=100厘米 或1m=100cm 3、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在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加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1米=10 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分米:认识分米以及用字母dm表示; 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接着说明10厘米就是1分米; 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度是1分米的物品。 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1) 观察直尺得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2)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 最后得出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分米=100厘米 (3)小练习。 二次备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