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是余数的除法的意义,除法整式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表内除法有了初步认识,并会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既是表内除法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
教材注重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直观操作理解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大量运用对比帮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针对难点增加试商教学,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同时加强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继续落实“四能”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含表内除法的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课时分配: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 (4)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2) (5)练习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6)解决问题(1) (7)解决问题(2) (8)练习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9)综合与实践 小小设计师
(10)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中注重操作直观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第1课时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 设计说明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授课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感知生活中蕴藏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以形助教、数形结合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确余数都比除数小。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究和解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1.课件展示教材第59页情境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6分钟) 图,他们在做什么? 2.用13根小棒摆出课件上展示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根据摆的过程写出除法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探究算式的特点。 教具准备:PPT课件 各种形状的积木 学具准备:小棒 1课时 导案 学案 1.学生观察,汇报信息:他们都在用小捧摆图形。 2.根据摆的过程列式计算。 13÷4=3(个)……1(根) 13÷3=4(个)……1(根) 13÷5=2(个)……3(根) 3.观察算式,交流发现,这些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不同,它们不能除尽。 课件出示例1。 1.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有6颗草莓,可以摆几盘,请同学们拿出摆一摆,教师巡视、摆完后列出算式。 2.如果是7个草莓,每2个摆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一盘,可以怎样摆呢?又该怎样列式呢? 3.引导学生讨论7÷2这个算式的结果,剩余的1个如何用教学语言描述。 4.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①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②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相同吗? ③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5.小结: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1.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 6÷2=3(盘)。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 2.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同桌交流摆的结果和列式。 3.小组交流、讨论明确: 7÷2=3(盘)……1(个)省略号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草莓的个数,叫作余数。 4.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①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②余数的单位名称和商的单位名称不相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③7叫被除数,2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 5.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填一填。 用13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列式为13÷4=3(个)……1(根)。 ①这个算式中3叫做(商),1叫做(余数)。 ②这个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 19条小鱼,每(5)条一份,平均分成了(3)份,还剩(4)条小鱼。 19÷5= 3 (份)…… 4 (条) 2.用摆小棒或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下面各题。 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1. 达标检测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5分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借助圈一圈、填一填,理解算式表达的含义。 2.先圈再填,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结合所学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本次教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强调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题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本课教学主要探究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实际操设计说明 作,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通过安排适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余数小于除数道理的理解,并通过逐步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目标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1.口算。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8÷2= 35÷7= 81÷9= 24÷3= 49÷7= 9÷1= 2.先摆小棒,再解答。 拿出9根小棒,每4根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知识。(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例2。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正方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形,同时根据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2)组织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其关系。 (4)组织小组讨论,完成课室活动卡。 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余数等于除数行不行?余数比除数大行不行? (1)动手操作并列式。 (2)汇报操作结果。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没有剩余。列式为8÷4=2(个)。 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列式为9÷4=2(个)……1(根)。 10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列式为10÷4=2(个)……2(根)。 11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列式为11÷4=2(个)……3(根)。 12根小棒,可以摆3个正方形,没有剩余。列式为12÷4=3(个)。 (3)在小组内观察、交流,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关系。所有的余数都小于除数。 平均每个花瓶插多少枝,还剩多少枝? 22÷3=7(枝)……1(枝) 答:平均每个花瓶插7枝,还剩1枝。 1.快速口答。 2.动手摆一摆,再列式解答。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有21块糖果,平均分给8个孩子,还余几块? 21÷8=2(个)……5(块) 答:还余5块。 2.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填一填。 11÷3=3……2 12÷3=4 13÷3=4……1 14÷3=4……2 15÷3=5 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比除数(小)。 3.解决问题。先猜一猜可能剩多少枝,再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1课时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发现并理解“余数<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