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四、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在概略地了解了20世纪世界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之后,再来看看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教材指出,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互相推动、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人的主题的普遍凸现等三个方面,特色显著。

总体特点之一,是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较以往更为充分地体现出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依存性。首先,没有哪一门主干学科,不是以20世纪人类的社会实践为第一理论源泉的。由于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争斗最烈、震荡最多的一个世纪,这就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现实研究课题,催生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新学科,造就了一大批新学派,形成了许多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其次,20世纪人类社会实践为人文社会科学培育了具有时代特色研究主体,并为人文社会科学创造了先进的研究手段。

另一层意思在于,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较以往更为充分地体现出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总的来说,在人类自我认识的历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在人类的思想文化领域发挥了教育作用,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调控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盟的潮流中发挥了促进作用。

理解第一个总体特征,要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理解时可联系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领域,看看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中,社会实践和科学理论是怎样交互作用的。比如全球学。全球学是以那些威胁人类生存,而一国又无法单独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全球问题形成之前,无所谓全球学。全球问题造就了全球学,推进了全球学;全球学又为解决全球问题服务,在解决全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里,典型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

总体特征之二,是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多科性,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相联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时空视野越宽,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层次和侧面的理性认识越深,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层面上学科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多。90年代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总数已达二三千门之多。

综合性,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已经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统一体相联系。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内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成为同自然科学相联结又相对应的一大综合性的科学部类。

当今人文社会科合性的结构形态可以这样来看:哲学涵盖面最广,位于最高层次。横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系统科学等属横断学科,在较高水平兼跨两大科学部类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口科学、社会生态学、科学学等属综合学科;这两类学科列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哲学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大体分成三个板块:人文研究学科群;社会研究学科群;主要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但又兼涉自然科学的两栖学科群。以下便是大量分支学科,还可以划分层次与板块。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形态还在不断发生变化。

理解第二个总体特征,要注意“逐步形成”,也就是着眼于发展。胡老师前面说

过,描述复杂的科学结构体系,需要多种分类视角;而且,人文社会科学结构体系正处在发展变动之中。刚才概括的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多科性、综合性的结构形态,更多地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和变动。作为一个开放的庞大的体系,在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互补的历史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形态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和变动,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结构体系进行描述的观点和方式也还会有发展和变动。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观点,对待诸如此类的问题。

总体特征之三是,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先后认同“人”这个聚焦点,越来越自觉地从不同的背景和角度,把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认识步步推进。我们从教材中可以看到,各主干学科在推进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认识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对人的认识的深化,又从根本上带动了许多学科的建设。而且,人文社会科学对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关注,导致哲学层面上的“人学”的兴盛。在某种意义上,这门学科是对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它的综合研究成果又推动着各人文社会学科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将进一步以其创始人确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南,综合当代人学的最新成果,深化人类的自我认识,促进人的真正解放和全面发展。

理解第三个总体特征,要着眼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也就是强调人的自我认识。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领域、角度和层次不同。然而,并不是每门学科一开始就都有这样的自觉性,研究者对人的认识更是千差万别。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特点是,人,人的解放和发展,越来越成为各门人文社会学科自觉探讨的焦点。不是说20世纪下半叶人文社会科学逐步走向“整体联动”吗?“联动”的轴心是人,是人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的认识步步推进,管理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好例。正像教材第四章所概括的那样,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未来学等等学科,在这方面都作出了特殊贡献。

五、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讨论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既是促进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以往的情况看,谈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过于强调两者的对立和排斥,或者过于强调两者的会通和相融,而今东西方文化互补作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可以预见,在互补过程中,东方文化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它对西方文化影响力将明显增强。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影响,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随着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影响力的增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程度将会加剧。未来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全面互补,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

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科学主义实际上也就是唯科学主义,科学崇拜。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推到极端,会走上反科学、反理性的道路。人们所持有的科学主义或者人文主义态度,以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

冲突或者交融的情况,深刻地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有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而不少人文主义者也采取了新的姿态,传统的人文主义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同时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

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分析、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要求把客观世界的联系转化为多层次、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联系整体,揭示出联系在事实、存在、运动和发展中的作用:这就是分析综合的系统化。正是这种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在深层次上推进着科学的综合化进程。也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之下,出现了“大科学”、“学科大系统”等概念——教材对这些概念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同学们应当有所了解。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还有两大趋势,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

总起来说,五大发展趋势既是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立足于20世纪末叶对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向的预测。

第三讲 20世纪哲学历史文艺学的发展概貌

一、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内在联系

从人类认识发展史来看,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学科知识,是最早形成的带有某种体系性的理性认识成果;世界范围内,17—18世纪出现了以哲学兴盛为重要力量的早期科学化运动,19世纪哲学、历史学、文艺学都有长足的进展。古代中国,文史哲不分家,这个传统延续了许久。所以教材里说,它们是“古已有之的人文学科”。还可以进一步说,哲学、历史学、文艺学,是人文科学中的典型学科;哲学不仅是文史哲的核心学科,更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学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20世纪哲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占有较为特殊的地位。什么是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哲学家的回答是不同的。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绝大多数学科都是以其对象来命名的,哲学不是。古代哲学是知识的总汇,后来许多学科逐步分化出去,留下了一块重要地盘,那就是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反映了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要了解20世纪哲学的发展概貌,首先要知道一点对它产生了直接影响的哲学理论遗产。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理论系统,开创了哲学发展史的新纪元。

就在同一个历史阶段,西方部分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只能是描述经验事实,目标在于取得实际效用;这类主张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的基础。西方另外一部分哲学家,则强调哲学要由突出对外部世界的研究,转向突出对人自身内心结构的研究,特别要突出人的内在心理体验和非理性的直觉,突出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这类主张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

概括起来,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这些作为理论先导,支配了20世纪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虽然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有较多的了解,我们仍然需要从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这个角度,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进展,作进一步学习。

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的社会历史运动和科学革命中得到运用,得到检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是 20世纪世界哲学取得重大突破的首要标志。 20世纪初,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作了全面的创造性发展。列宁依据新的社会实践经验,较早地认识到在非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走迂回曲折之路。在他逝世前不久,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经济建设离不了发展商品经济,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建立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开展不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文化革命。列宁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同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作出了新的深刻的概括,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生命活力。但是,列宁的遗训和科学精神未能得到持续贯彻,导致一种超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出现和苏联的解体。

20世纪初期到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条件,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又用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验证和发展。毛泽东赋予成语“实事求是”以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使之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点。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理论表述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在哲学方向上的自我背离。

2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接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在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进展之一,是抛开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不科学的乃至扭曲变形的观点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面貌和精神实质,重新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进展之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关注和科学理解作为哲学创新的根本关键,回答了当代社会历史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

进展之三,是突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总的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进展之四,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全方位的对话和交流,有批判,有借鉴,在碰撞中形成新的观念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但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积极推进了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

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革命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世纪后半期以来,出现了若干被通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流派。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巨大影响,同时也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20世纪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

20世纪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倾向,或基本上归属于科学主义的思潮,或与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更密切的联系。

20世纪上半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两大哲学倾向的分化和对峙,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与排斥。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领域出现了两大哲学主潮及其相关流派既进一步分化、论争,又相互影响、渗透乃至交融的动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也有所调整。

科学主义思潮中的主流“分析哲学”,形成于世纪之初。这种分析哲学,主张哲学的目标只能是去分析已发现的知识的意义,否定哲学的世界观意义;又认为,语言是意义的承担者,哲学问题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所以,哲学的根本任务,是用现代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或概念分析、语义分析。20世纪下半叶,分析哲学仍是西方科学主义哲学的主流,然而早期绝对排除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在它的内部受到了有力的挑战,并产生出许多支派。

科学主义思潮的另两个重要流派,一个是要求把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当作哲学的全部依据的科学哲学,还有一个是要求通过一定模式去揭示对象的结构与功能的结构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思潮的主流包括“现象学”,以及深受其影响的存在主义和哲学解释学等学派,倾向于采用非理性主义的态度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理解和解释人的存在;5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开始改变排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发展以人的本质和价值为中心的具有世界观意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并重视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破性进展

学术界普遍认为,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前面三个阶段的情况请大家阅读教材。第四阶段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苏,开放,逐步成熟并达到较高水准的时期。

成熟是个相对的概念。说新时期中国哲学走向成熟,它的标志是哲学的自我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哲学的反思功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时期中国哲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具体表现,一是科学的真理标准的确立,二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三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将中国当代哲学全面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邓小平理论是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它贯通哲学、政治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