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标年段目标和内容

研读课标年段目标与内容 关注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毛海鹰

第一部分:解读新课标的年段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说明:因上学期已经重点比较,这里只是简单呈现)

这3-6条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理解层面。(“理解”:以标准为导向,通过自己的解读,根据学情而挑选、转化而来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潜隐性。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涉及词句和篇章。)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词句 了解词句 解词句,明作用 理解、辨别、推想、体会

篇章 感受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 揣摩表达顺序

领悟表达方法 抓文体来教学 基于对课标的解读,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需要重视:

理解能力教学目标 1

(1)抓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在教学中,除了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文后安排的此类专项练习,更要敏锐地从文中发现可供训练的语言点。

(2)抓篇章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是在“教理解”,其实质是让孩子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而课标中要求孩子不但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甚至了解还可以怎么写等内容。

(3)抓读的训练:以感悟式阅读,探究性阅读为主要方式,加大思维训练力度。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学生的视角从美丽的图画转移到优美的文字,在与文本的对话及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适时移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抓语言积累:积极运用积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学以致用,强化积累,并对自己语言仓库中的存储进行激活、调动、重组,学用结合,增强底蕴。

(5)抓文体的辨别: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教学重点。在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有所区别。诗歌宜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熟读成诵。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大一统、抓不住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局面。当然,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的侧重点,则要因文而异。同样是写景的课文,课文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二部分: 梳理本册教材的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壮丽山河

单元共性:

从内容上考虑,单元主题可概括为“壮丽山川”。这一单元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还要让他们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还要关注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一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二是不同的观察顺序。

2

文本个性: 课题 长江之歌 三亚落日 烟台的海 体裁 现代诗歌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 教学要点 围绕中心句来突破结构教学,要以读代讲,补充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歌曲、音像视频等。 抓住时间顺序梳理课文,品读比喻句体会落日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点,感受动词之准确精巧。 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理文脉。“ 总—分—总 ” 的整体结构突出了文章重点和景物特点。先品景后悟人。 “景” 与 “人”相得益彰。 《记金华写景散文 的双龙洞》 按游览顺序理清文脉,洞口的高、大,从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窄、险,内洞黑、奇、大。全文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溪流的路径。感受作者匠心独运和用语简练准确。

第二单元:正义必胜

单元共性:

共3篇文章,都是叙事性的。三篇文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中心各有侧重,英勇抗击、巧妙周旋、菩萨心肠,很好地反映了“正义之歌”的主题。

文本个性: 课题 《卢沟桥烽火》 题材 教学要点 性的细节描写,通过敌我双方语言、行动和战斗表现对比,感受词语的感情色彩,领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 《半截蜡烛》 小小说 感受小说情节之一波三折,感受小说人物之形象鲜明。 《聂将军与日本历史故事 聂将军的话是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抓重点词小姑娘》

第三单元:诗文精粹

单元共性:

共四篇文章,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从文章体裁上看,一篇是改写的名著内容,一篇是古词,还有一篇是讲古代寓言故事的,说“诗文精粹”不错,

3

历史事件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情节,紧紧扣住关键语,理解包含的感情色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