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所谓“习惯”,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联系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习惯一旦养成,就变为自动化动作的需要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生活中,我们从一个人的习惯就能透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就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提高教师、家长、学生的认识

一些家长乃至教师,曾一度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思想认识的首位,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成绩高,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但如今,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具有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曾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在应聘时榜上无名,也曾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而被外国人所耻笑……而儿童时代则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为儿童年龄较小,比较听话,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模仿性强,所以,对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可行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二、制定精细制度,提出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制定精细的制度,提出严格的要求。首先学生要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仅要学习,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只有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做,才会做好。但有了要求,还不够,教师还应制定相关的奖罚机制,去促使学生做好。作为一名小学生来说,要想养成其很好的习惯,只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不够,教师还要提出更细、更具体的要求,比如读书姿势、写字姿势、站姿、学习用品的摆放,如何保持书本的整洁、完整,上课回答问题如何举手,和教师谈话时怎么做,课间活动注意什么,如何预习,如何复习等等,教师的工作一定要做细、做精,因为“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做得更好。

三、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不是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让学生熟练背诵《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这还远远不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从而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因为孩子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而且学生整日与教

师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首先让我们教师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班级管理中,都要抓住时机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利用班队会或是板报、墙报等机会给学生讲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感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邱少云如何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周恩来如何在外交时获胜,雷锋怎样助人为乐,毛泽东如何尊重老师等等。 四、树立身边榜样,激发自觉行为

教师对于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应该指出,并引导其改正。但是如果总是正面指出的话,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产生逆反情绪和抵抗心理,我想教师在学生对良好习惯养成有了一定认知,而且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时,教师还要及时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那就是捕捉学生身上良好的习惯,多发现学生身上积极向上的一面,树立榜样并表扬。教师的话是具有权威性的,当教师认为某个同学表现好时,大家会在心里产生积极的因素,去效仿,使自己做得一样好。这时,当大家做得都比较好的时候,教师要给予肯定,给予赞美,使学生心里产生愉悦的感情,并让学生把此行为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五、家校保持合作,共同促其成长

笔者通过对本班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具有两面性,即在学校是各方面表现突出、积极上进、常受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