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对比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说理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论证 B.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
D.类比论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4、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请回答:
A.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设问。
B.这段话是谁所问?他为什么要以“战喻”?
答案:孟子所问。因为“王好战”所以就“请以战喻”。 C.这段话中“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有何作用?
答案:这里用“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是为了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只是或多或少罢了。 《秋水》练习题
1、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1)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描写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3)从本段中引申出一个怎样的成语? (4)这段话中“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
(1)由于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2)说明的道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不断上进。 (3)望洋兴叹。
(4)“美”主要指“水大”。
2、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什么叫“曲士”?
(3)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这段话用了何种性质的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
(1)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2)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 (3)比喻和排比。
(4)事实论据,类比论证方法。 3、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壘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从这段文字看,庄子的散文在运用比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答案:
(1)说明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2)类比法和对比法。 (3)连类而及,层见叠出。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1、阅读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这段文字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型? (3)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 文中两个长句论证的角度有何不同?
(5) 这两个长句构成什么关系?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词语是什么? 答案:
(1) 本段的主要观点是成败皆自于人 (2) 属于事实论据
(3) 主要是对比论证法 (另外有例证法)
(4) 前一个长句先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叹其亡国之衰。 (5) 对比,壮和衰。 2、阅读题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 本段用了什么论据?表现在哪里? (2) 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现在哪里? (3) 本段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