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及动物行为练习(答案)---精品资料

生态学及动物行为习题

1.磷循环属于 ( )

A.气相型循环 B.沉积型循环 C.液相型循环 D.混合型循环 解析:生物地球化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所有循环的推动力。(水的流动蒸发降雨等)

气体循环(碳、氮循环)、沉积循环(磷、硫循环)

2.下列动物中,行夏眠的是 ( )

A.青蛙 B.蜗牛 C.蛇 D.鳖

3.爬行动物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排出的含氮废物是 ( ) A.尿酸 B.尿素 C.氨 D.尿酸和尿素

解析:哺乳动物氮代谢产物是尿素,由于尿素溶于水,所以排泄过程也会损失一些水。爬行动物和鸟类以尿酸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在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中,尿酸可以结晶的状态排出体外。

4.预防鸟类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科被虫吃光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植被破坏 C.食物链破坏 D.缺水干旱

5.在陆地群落中,( )通常是优势种。

A.种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灌木 D.草本植物

解析:在组成群落的成百上千个物种中,可能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活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就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植物群落中主要层次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它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影响着其他生物的存活和生长。也决定着植物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标志。

6.我国亚热带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

A.雨林 B.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夏绿阔叶林

7.昆虫( )有趋光反应。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荧光

解析:紫外光是昆虫新陈代谢所必须的,与维生素D的合成有关

8.实验证明,( )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红光 B.青光 C.紫光 D.蓝光 解析:红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9.印尼爪哇附近岛屿上的克拉卡托火山,于1883年的5月55 8月连续喷发,使岛上覆盖了厚达30米的火山回合熔岩,导致所有生物全部毁灭,但半个世纪后岛上重现原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现象属于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陆生演替 D.内因演替 解析:起始条件: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芜

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如森林砍伐遗地、弃耕地。) 基质性质:水生演替(水→陆地) 旱生演替 主导因素:内因演替 外因演替

10.仙人掌是 ( )。

A.耐荫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性植物 D.旱生植物

11.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 ) A.捕食链 B.腐屑链 C.寄生链 D.混合链 12.适应严寒气候,极地和高山植物的吸收带比较宽,以便能吸收更多的 ( ) A.红外光 B.紫外光 C.可见光 D.绿光

13.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 )

A.同化效率 B、生产效率 C.利用效率 D、组织生长效率

解析: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产量(P) 同化效率(Ae)=A/I

组织生长效率=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Tge=NPn/An

生态生长率=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摄入量 Ege=NPn/In

消费效率=(n+1)营养级的摄入量/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Ce=In+1/NPn

利用效率=( n+1)营养级的同化量/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Ue=An+1/NPn

林德尔曼效率=( n+1)营养级的同化量/n营养级的同化量 1%--30%

14.某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途径如右图所示,能将蛋白质转化为NH3的细菌是( )

A、分解者 B、氨氧化类 C、氮氧化类 D、固氮类

15.栽培作物中,首先出现自疏现象的 是( ) A、最高密度的 B、密度较低的 C、密度很低的 D、人工稀疏的

16.dN/dt=rN(K-N)/K 来表示环境容纳量,公式中N是个体数量,r是瞬时内禀增长率,K是容纳量或叫做负载力。据公式,群体中个体的平衡数量取决于( )

A 、r B 、K C 、N D、r和N 逻辑斯谛方程

17.甲群落中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于种B,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种B各占一半,那么甲群落的均匀度比乙群落的均匀度要( )

A、高 B、低 C、相等 D、基本相等

18.根据环境的性质分类,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海岸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9.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20.昼伏夜出是动物躲避高温的 ( )

A.形态适应 D.生理适应 C.行为适应 D.结构适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