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因

分析

摘要: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百分之九以上的增长率持续

快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中国一跃成为GDP的“世界老二”,并大有赶超美国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知名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模式”的说法。本文将从各方面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关键词:经济增长 原因 改革开放 教育 产业转移 “三

驾马车” 城市化 稳定

一、 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行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 首先谈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经济体制僵化,严重束缚

了经济的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经济建设。中国先后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了僵化的制度,解放了生产力。1992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接着谈对外开放。1978年中国敞开国门,为经济发展添加了催化剂。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外国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他们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当时的中国所十分匮乏的。凭借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开始了持续三十年的经济扩张,利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中国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国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为令世人瞩目的“世界工厂”。

二、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劳

动者素质普遍提高。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了美日每年培养的总和,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这些工程师活跃于各行各业,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骨架。教育的发展还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尖端科技在中国迅速兴起,带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每年都大量出口创汇,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最新消息,中国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已跃居世界之首,由此终结了美日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的历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浪潮的形成恰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在改革开放之除,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随着美日欧以及台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纷纷移向中国。虽说中国所接受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业,但不可否认这些产业确实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产业转移,中国很多工业都要几乎从零开始,经济就不可能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强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以及私企在各行业的投资逐年增长,拉动了

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越来越充足,各领域的投资必然会不断增多,可以预见投资将继续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海外市场也向中国敞开大门,中国出口迅猛增长。中国加入WTO后,出口更是以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高增长率持续扩张。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出口最多的国家。出口的迅速增长形成巨大需求,刺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消费是“三驾马车”中比较疲软的,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随着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消费市场也日趋繁荣,内需的扩张虽然慢于经济增长速度,但也是以较快速度增长,刺激了经济的繁荣。在“三驾马车”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五、汹涌澎湃的城市化浪潮刺激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每年以接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城市本身就蕴含巨大的生产力。城市拥有素质更高的从业人员,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发达程度以及人均GDP等指标与城市化率基本上呈正相关,就很好地说明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率与城市的持续扩张关系密切。在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这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标志性意义。随着城市的继续扩张,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六、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保障。

邓小平曾说过:“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环境,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迅速发展。因长期受战乱困扰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伊

拉克、阿富汗就是很好的证明。而这三十年来中国国内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在国际上面临的压力虽大,却始终没有发生战争。伟大的领袖邓小平预料到短期内世界大战不可能发生,于是中国裁兵一百万,韬光养晦,将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国经济随之腾飞。

小结:中国经济持续三十年的高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首

先是改革开放,它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前提条件。教育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崛起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产业转移使中国发展迎来难得机遇。投资、出口、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它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市化浪潮的来临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参考文献:

1.陈琳.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及测算[J].经济经纬,2008,(3):24-27

2.郭少新 何炼成.社会资本:解释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思路[J].财贸研究,2004年,第2期:.

3.林毅夫 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

4.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5.贺力平.国内市场需求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姓名:杨来敬 学号:3110104729 工科试验班110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