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中考成语运用选择题汇编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3.词语积累——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 )

A.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 胜券在握 B.义愤填膺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 C.向隅而泣 惨绝人寰 痛心疾首 D.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 白驹过隙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5.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 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 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

1

家!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 活安居乐业。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新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首府大跨越,我们怎么干?”乌鲁木齐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当做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B.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C.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据2009年环境监测显示:优级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

A.2010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B.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C.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春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1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 )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一”小长假期间,到小平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B.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泄千里,不可收拾。 C.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2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百色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大饱眼福。 1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C.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D.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1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分)( )

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发展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岳阳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D、拓展的岳阳楼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 ,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2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 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C. 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D.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B.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2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