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应用光学期末复习提纲

几何光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 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区别? 2. 理解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3. 可见光:380~760nm

4. 单色光 5. 复色光

6. 光源:辐射能量的发光体;任何发光物体

7. 点光源:.发光点:只有几何位置而没有大小的发射光束的光源 8. 均匀介质 9. 各向同性介质;

10. 光线:代表光能量传播方向的几何线。 11. 法线、

12. 波面:某一时刻光波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面 13. 光束:光束—有一定几何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 14. 理解并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5.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6. .单心光束:只有一个交点的光束,称同心光束。此交点也称为光束的顶点。

17. 、独立传播定律的内容及限制;折射与反射、全反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光的可逆性原理的内容。 18. 了解费马原理:表述:光在空间两定点间传播时,实际光程为一特定的极值 意义:费马原理是几何

光学的基本原理,用以描绘光在空间两定点间的传播规律。 19. 马吕斯定律的内容:

20. 理解并掌握光学系统成完善像的概念及条件(三种表述):

21. 几何光学定律成立的条件:(1)必须是均匀介质,即同一介质的折射率处处相等,折射率不是位置的

函数。(2)必须是各向同性介质,即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各个方向的折射率相等,折射率不是方向的函数。

22. 当单心光束经光学系统折射或反射后,仍能找到一个顶点,称光束保持了其单心性。该顶点称为象点。 23. 当顶点为光束的发出点时,该顶点称为光源、物点。 24. 只有反射而无折射的现象称为全折射。 25. 棱镜.偏向角、最小偏向角:

26. 光轴:若光学系统由球面组成,各球心的连线一直线上,则称为共轴球面系统,这条直线为该光学系

统的光轴。

27. 对一定的球面和发光点P(S一定),不同的入射点对应有不同的S‘。即:同一个物点所发出的不同

光线经球面反射后不再交于一点。由P点所发出的单心光束经球面反射后,单心性被破坏 28. 掌握光路计算的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在习题中体会其应用) 29. 掌握光路计算的一般思路:

(1) 理解单个折射球面元件具有的普遍意义:平面——球面的特例,反射——折射的特例。 (2) 宽光束——近轴系光束:

a. 理解物点发出的宽光束经单个折射球面成非完善像的概念,如存在球差;

b. 理解物点在近轴区内以细光束成完善像(高斯像)、物像共轭的概念,掌握近轴光路计算的公式:

近轴条件,阿贝不变式、拉赫不变量,三种放大率及成像特性分析。(包括单个折射球面和单个反射球面两种情况)

(3) 单个球面元件——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理解二者的关系及相关概念,明确物体经光学系统成像是物

点发出的光线经光学系统逐面折、反射的结果;理解并掌握共轴球面系统在近轴区的过渡公式、拉赫不变量、成像放大率的公式。

第二章 理想光学系统

30. 理解理想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的定义,理解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结合第(3)点体会理想

光学系统中三对基点(面)的提出,对成像位置的确定有何意义? 31. 基点和基面:

(1) 理解各基点(面)的定义,其物像共轭点(面)分别是什么?

(2) 理解各基点(面)的性质,特别是物点位于其上时,成像性质,如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有何特殊性?对应什么物理意义?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其在图解法求像中的应用。(结合8中最后一问理解11中解析法求像的理论依据)

(4) 特例:物像空间介质相同(折射率相同)时:一对节点与主点重合;物、像两方焦距的绝对值相等。 32. 轴外点、轴上点的图解法求像的依据:理想光学系统基点基面的性质、典型光线。 33. 解析法求像:牛顿公式、高斯公式及相应的成像放大率表达式,特别是垂轴放大率的应用。 34. 掌握两光组组合的公式及应用:(例如:各光组是单个折射/反射球面,薄透镜等简单情况) (1) 各光组相对位置的表示:焦点间隔(光学间隔)、主面间隔; (2) 利用过渡公式,计算物点经两光组的成像问题; (3) 计算两光组的组合焦距、组合焦点及主点位置。

(4) 结合第6节和日常习题,体会本方法的应用,并理解薄透镜这个简化模型。 35. 理解正切计算法——多光组组合计算。

36. 典型光学系统的光路特点及成像特性: (1)远摄型、反远距型照相系统;(2)望远系统;(3)显微镜系统。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

37. 理解平面光学元件的作用:光路转向、转像、色散光谱分析等。 38. 平面镜:

39. (1) 成像特性:位置、放大率,对称性:镜像、一致像;唯一成完善像的最简单的光学元件。 (2) 旋转特性:如何旋转,如何测微?(3)

双平面镜成像特性:连续一致像。

40. 平行平板:

(1) 成像特性:无焦系统、非完善成像(轴向位移、侧向位移)、位移成像;

(2) 近轴区:成完善像,轴向位移公式、等效空气平板的厚度公式、实际像面位置公式。 41. 反射棱镜:

(1) 基本概念:光轴、工作面、棱、主截面;

(2) 结合双平面镜成像特性,理解各类棱镜的成像特性,特别是简单棱镜、屋脊棱镜的成像特点; (3) 掌握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4) 理解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 42. 折射棱镜:

(1) 基本概念:工作面、折射棱、折射角、主截面、偏向角。 (2) 理解最小偏向角:条件(对称光路),应用(测玻折射率的原理)。

(3) 光楔:掌握近垂直入射时,光楔偏向角公式及简单计算;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在测微上的应用。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43. 理解光阑的概念与作用:实际光学系统中,限制成像光束、成像范围的光学元件的边框。 44. 孔径光阑:定义,及对轴上、轴外物点成像光束的限制作用;

(1) 孔径光阑、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三者互为物象共轭关系,图解或解析法可求后二者的位置; (2) 利用成像张角法判断孔径光阑的位置。(见习题)

45. 视场光阑:定义与作用;视场光阑、入射窗与出射窗三者互为物象共轭关系。 46. 渐晕光阑:理解概念,以及其对轴外点成像光束的拦光作用。 47. 理解光瞳衔接原则、主光线、物方远心光路、场镜等概念基本原理; 48. 明确典型系统中对应的孔径光阑、视场光阑的位置。 49. 光学系统的景深:(结合照相系统分析)

(1) 基本概念:平面上的空间像、景象平面/对准平面,景深的概念及成因;近/远景平面,近/远景深度;正确透视距离;人眼极限分辨角。

(2) 根据景深公式,理解景深与入瞳直径、孔径角的关系。

第六章 像差理论

注意结合课件中的小结,做一定的扩展,理解以下内容:

50. 从第一章中近轴光学理论的提出,理解像差的概念,体会实际像有别于理想像的原因所在。 51. 了解并区别几何像差、波像差二者分析像差的不同角度。 52. 几何像差:

(1) 单色像差:理解五种单色像差的成因、影响因素与现象; (2) 色差:理解位置色差与倍率色差的成因、影响因素与现象。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53. 眼睛:

(1) 了解眼睛的结构,特别是角膜、瞳孔、水晶体、视网膜、眼轴的作用,及成像过程。

(2) 建立简化眼模型:结合光学系统,理解眼睛系统对应的光轴(眼轴)、成像界面(角膜)、基点基面的位置、孔径光阑(瞳孔)、像平面(视网膜)。

(3) 眼睛的调节(水晶体):远点、近点、调节能力、视度;明视距离;远视眼、近视眼、散光眼及校正。 (4) 眼睛的适应能力(瞳孔):明适应、暗适应。 (5) 眼睛的分辨率:理解视角,人眼的极限分辨角(1ˊ)。

54. 掌握视角、视觉放大率等概念,理解目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视觉放大率与线视场成反比

的关系。

55. 放大镜: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视觉放大率公式及简单计算:视觉放大率与焦距的近反比关系,眼睛

通常调焦在无限远、明视距离观测,。 56. 显微镜:

(1) 结合第二章以及放大镜的知识,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目镜的光路特点及作用;掌握视觉放大率与物镜、目镜的倍率关系,视觉放大率与组合焦距的关系公式;

(2) 了解孔径光阑的位置,记住出瞳直径、物镜数值孔径和视觉放大率的关系式;

(3)从瑞利判据或道威判据推导显微镜分辨率公式,理解物镜了解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体会物镜数值孔径的重要意义;掌握应用(计算题)。

(4) 当与眼睛连用时,从人眼的极限分辨角出发,利用显微镜的道威分辨率推导有效放大率:体会显微镜最小分辨距离、视觉放大率和人眼分辨能力的关系。 57. 望远镜:

(1) 结合第二章,理解开普勒望远镜系统的光路特点、成像特性及工作原理;掌握视觉放大率公式; (2) 结合第四章,理解开普勒望远镜中对应孔径光阑、视场光阑的位置及特点;

(3) 比较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分析二者光路上的不同,以及对应成像特性及应用的区别; (4) 掌握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公式,理解分辨率与物镜(入瞳)直径之间的关系;体会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视觉放大率和人眼极限分辨角的关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