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战略下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桥头堡”战略下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

作者:杨鹏程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8期

摘要:云南“桥头堡”建设已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大理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由于偏离滇中发达地带、发展不平衡、不沿边等,弱势方面更明显。应立足长远、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在加快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步伐、作好产业基地布局、发展旅游业、构建好政策法制环境和实施人才战略等方面有突出成效,从而为“桥头堡”战略作出贡献。

关键词:“桥头堡”战略 滇西中心城市 大理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89-02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沿边优势,制定和实行特殊开放政策,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断提升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 云南的“桥头堡”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5月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成为指导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文件。

早在2003年10月7日,省政府召开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就作出了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决定。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对优势和不足

滇西中心城市规划,从空间上分为三个层次:“1+6”城市群——建设规划层次,大理州域——统筹规划层次,滇西区域——协调研究层次。其中,“1+6”城市群是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主体。“1+6”城市群是指构建1主(大理市)6副(祥云、弥渡、宾川、巍山、洱源、漾濞)的新型城市群,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现代城镇体系。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是一项宏伟工程,和其他地方相比,大理存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群策群力,才能完成好这项工程。

1.优势。一是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大理州是滇西八州市的交通枢纽和中心腹地,自古就是云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文化资源,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滇西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地区。大理作为滇西区域经济的中心,区位上就是陆路连接滇西八州市和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冲,是滇西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建设桥头堡,大理成为中国通过滇西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节点 。二是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融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一体,是大理独具魅力的资源优势。大理依山傍水,风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秀丽,风花雪月世界闻名,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在“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大理州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是全国唯一入选的自治州。

2.不足。一是偏离滇中发达地带。昆明、曲靖、玉溪等滇中地区属云南省较为发达的地区,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而大理地处滇西,偏离滇中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处于全省中偏下,即“纵向比可以、横向比不行”。如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超过大理的有:曲靖、玉溪、保山、文山、普洱、丽江、迪庆,而从经济总量看,2009—2010年,昆明、曲靖、玉溪、红河等兄弟州市更是远超大理。“桥头堡”建设要求全省统一部署、协调一致,相对落后的大理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二是发展不平衡。州内各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各县市情况看,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仅有云龙、祥云、漾濞三个县,其他9个县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的县增幅很小,如剑川仅增1.86%,财政总收入下降了10.14。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明显。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差9 787元,2009年差距扩大至10 620元。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占80%农村人口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占总额的38%。由于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全州的整体实力难以充分发挥。三是不沿边。大理虽然具有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但在发展对外经济中却不具有优势。大理不仅偏离发达的滇中地带,而且不沿边、不沿海,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与西双版纳、文山、德宏、宝山等地相比,相对处于劣势,不仅难以发展边境贸易,打造对外交流平台、窗口,而且,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也没有明显的优势。目前,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只能在边境地区实行,大理仍不具备条件。 二、建设滇西中心城市,为桥头堡战略作出贡献

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保护、两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大理“要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的示范区、滇西城镇化进程的领跑者”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使大理成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生态文明、民族融合、高效和谐的滇西新都会,从而为云南“桥头堡”战略作出贡献。

1.加快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步伐。应构建陆港、空港、信息港“三港”合一的枢纽型城市群,力争做到滇西地区城市3小时通达,大理州域城市实现90分钟通达,“1+6”城市群内实现30分钟通达。航空方面,近期要充分挖掘大理机场的航空服务能力,扩大航线与客源规模;中远期适时在祥云新建滇西国际机场,使之成为中国西南门户枢纽机场之一。铁路方面应加快城际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枢纽建设,形成轨道线路与铁路线路衔接的复合性交通方式。近期应加快昆明至大理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期应推进泛亚铁路中线的建设。高速公路方面主要是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形成“五射一纵”的高速公路体系。“五射”指大丽、大攀、大保、楚大、大普高速公路,一纵为宾南(宾川—南涧)高速公路。内部公路交通网方面,目前主要是规划好州域内“两环六射”的城市快速路网。“两环”指环洱海公路和环六副城公路;“六射”指主城至六副城的交通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作好产业基地布局。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将大理市、祥云、宾川、弥渡、巍山作为“海东开发”的重点区域,漾濞和洱源作为“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即保护苍山、洱海的生态涵养功能区一并纳入建设规划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在立足各县发展的基础上将工业向祥云和大理市的凤仪积聚,漾濞、洱源、弥渡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大理、宾川、巍山加强旅游业开发,形成“1+6”范围内三次产业重点推进、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将城市功能逐步向县域分化,加快祥云、宾川等县的撤县建市的申报和其他准备工作。二是生产场地要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动力产地和市场。三是要注意解决苍山、洱海及各县市的环保问题。四是做到统筹兼顾,使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五是在主副产业之间、地区产业之间,应坚持突出特色与兼顾其他、因地制宜与统筹全局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协调发展。

3.通过旅游业打好两张优势牌。坚持文化、坚持生态、坚持发挥自然特色,找准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一是作好统筹规划,打造“三大旅游圈”:内圈即环苍山洱海旅游圈,以苍洱景区为中心,继续挖掘“风花雪月”、“洱海渔歌”的独特魅力;中圈即大理州域旅游圈,开发苍洱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形成以苍洱景区为中心,各县市景区互补的环大理旅游圈;外圈即环滇西旅游圈,重点联合丽江、迪庆共同打造“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线路”,联合迪庆、怒江、保山、德宏,共同打造“三江并流生态旅游线路”。二是通过旅游,强化文化宣传与交流。要通过高校参观旅游充分发挥好大理学院的作用。大理学院辐射南亚、东南亚,是全国招收南亚留学生最多的高等院校,现有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占了云南留学生中学历生的半壁江山。三是利用现有的影视拍摄基地,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展影视拍摄、电影周、民俗文化周、民族服饰展、摄影展等文化交流项目。四是发挥好三月街民族节、兰花茶花博览会、洱海开海节、漾濞核桃节、大理国际影会等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的窗口作用。

4.协调利益关系,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自身发展和共同发展。大理州各县市自然禀赋不尽相同,经济社会发展参差不齐,必须尽量考虑各县市发展的实际,协调好相互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自身发展和共同发展。如大理市有关产业向外延伸后,州县市应从财政体制上建立科学的调节、协商机制,合理分配税收,调整各县市利益关系,达到互利共赢,以此调动各县市的积极性、主动性。资源相对贫乏、发展较慢的地区,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协调整合资源,给予帮助和政策倾斜,指导其挖掘相对优势。

5.政策引导、法制保障。首先,对重大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如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应在建设用地年度指标上给予单列和倾斜;城市外延扩张和产业布局向外延伸过程中周边县可用地可作为经济开发区等的延伸部分而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等。其次,优化投资环境。做好对外来投资项目的协调和服务,对投资超过一定数额或比例的、效益好贡献突出的应有必要的鼓励措施。最后,要一视同仁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放宽和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好的法制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保障。一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条件,做好立法工作,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规划上升至法律制度层面。二要强化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使各项规划依法落实。三要加强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