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选择与风险防范
【摘 要】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国内公共项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政府对PPP的分界定不清晰,对各种具体的PPP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经验主义式将BOT、TOT等模式?单套用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中,从而出现项目属性不和的问题。同时,由于项目自身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PPP项目面临着复杂的风险。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对PPP的概念、PPP的模式分类、PPP的模式选择等研究展开论述,并针对PPP项目模式发展的现状展开风险因素分析,进一步提出有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为有效防控风险提出自己的建议,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PPP;模式选择;风险防范 一、PPP模式的概念
PPP本身是一个定义非常广泛的概念,从全球角度出发,当前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对其形成统一的标准概念。笔者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对PPP的定义进行总结,综合比较可以发现的是,PPP 的概念很难形成普遍一致的解说,因此PPP 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中
国,PPP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
二、PPP的模式分类
世界各国对PPP定义界定不一样,因此PPP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分类方式也不一样,因此PPP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分类方式也不一样。世界银行在综合考虑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产权、经营与维护、投资、商业风险以及合同期限的分配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将PPP分为六服务外包、管理外包、特许经营、租赁、BOT和资产剥离六种模式。欧盟委员会主要是根据各个模式的投资关系,将PPP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传统承包、一体化开发和经营和合伙开发。
我国的PPP分类模式众多,本文在最具有代表性的王灏(2004)和郭华伦(2005)的说法的基础上,将PPP模式分为四大类: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回租回购和私有。 三、PPP的模式选择 (一)PPP模式选择标准
PPP模式被普遍应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在实践应用中PPP模式的运行趋向多元化,因此科学地选择PPP运作模式对PPP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PP模式选择标准进行了研究,由于各自理解与研究方向不同,学者们提出的选择标准也存在差异。但是,多数学者基本采用了定性归纳的方式提出PPP模式选择的影响标准,主
要包括VFM效果、项目收益能力、项目属性等。 (二)PPP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特征
合理的所有权配置将会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保障PPP项目获得充足的资金。除此之外,PPP项目经营权是对项目的建设、使用、维护与管理等权利,合理的经营权分配能够提高项目建设运营效率。因此,在进行PPP模式选择时,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选择模式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配置情况进行分析。 1.PPP模式所有权分析
PPP项目的寿命周期不同,所有权归属也不同,多数项目的所有权在项目周期内会发生转移。我们根据不同的PPP模式的运作特点,可以归纳出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转移、私人部门转移给政府、政府转移给私人部门再回到政府政府、政府转移给私人部门的所有权转移的四种基本方式。 (1)所有权属于政府不发生转移。这种方式多存在于外包类PPP模式中。
(2)私人部门转移给政府。特许经营类中的BOT模式、回租回购类的政府回购与私人回租这三种模式在项目运营期所有权都发生一次转移,由私人转政府。BOT模式是政府在特许经营阶段给予私人部门收益权,在特许运营期结束时政府收回所有权。政府回购具有相同的所有权转移方式,私人回租是私人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完成后所有权归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