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经济学角度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问题

作者:张静梅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

摘 要:2015年,我国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至今已近3年。从该理论提出,社会各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误区,极大地阻碍了侧供给结构改革的前进步伐。要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的科学内涵,必须从根源上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特性,理清侧供给结构的指导理论。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 需求 西方经济学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供给结构进行改革、优化供给机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创新,本文尝试对两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分析在经济学的背景下应该如何表达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同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科学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一)不同的阶级属性

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经济学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经济学的阶级属性通常情况下代表其理论家的阶级立场。马克思注意的阶级立场始终为人民群众且无法撼动,因而,该理论的阶级立场就是工人阶级的立场。而西方经济学家的立场大多代表着资产阶级的立场,并且,西方经济学本质上通过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 (二)不同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就明确指出,其研究的对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其相匹配的生产关系以及交换关系 [2](P8)西方经济学的历史观受其所代表的阶级立场限制,只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方式被认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否认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其他生产方式。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具备唯一正确性,西方经济学刻意避开了对生产方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相反,给予人民角度,就所有的历史上出现的生产关系、存在的规律予以研究。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西方经济需更加理性、更加科学。

二、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带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偏差 (一)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随后3年间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使得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全灭”。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新古典经济学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凯恩斯主义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它推翻了“萨伊定律”,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主张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增加就业。这一理论得到了罗斯福的青睐,在他就职总统后,迅速推出新政拯救陷入经济危机的美国,它的出台和实施切实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凯恩斯主义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实践和认证,由此,凯恩斯需求理论开始逐步取代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 (二)新自由主义的“供给创造需求”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恰恰相反,它强烈反对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主张市场发挥其作用,维护自由竞争,是对资本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它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也代表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政策主张。[3](P19)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具有的严重弊端,凯恩斯主义无法弥补,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将这一弊端暴露无遗。[4]由于实行凯恩斯主义,此时西方正处于严重的滞胀境地中,于是供给学派就想通过重拾萨伊定律直接反对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增加供给来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促使经济发展。英美国家认可并推进了该理论,利用这些政策,英美国家取得了经济发展的佳绩,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力在西方得到传播,在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甚至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官方专用经济理论。 显然,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问题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者的弊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现如今,我国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都有着本质区别。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认识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存在本质差别。 (一)从经济学的理论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强调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在这一基本点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以实现人民大众的共同富裕为经济发展目标,这也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本质特征。这是有待时间检验的攻坚战,显然会牵涉到各方面群体的利益,要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关系,要牢记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对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进行淘汰消化,但就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言,没有强弱之分,而是要探求实现两者的平衡协调。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发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供需关系的研究持续进行,正是在不断探究与摸索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尤为紧张。“十二五”规划中谈到,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要以实现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支撑。[4]那么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是促进“十三五”时期经济更健康、更高水平发展的重大创新手段。

总而言之,与西方经济学体系下的调整供需关系手段相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供需关系调整,能够确保连续性和长期性。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性质和目标一目了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客观的现实依据和政策基础。只有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竭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确保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上摸准方向,取得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 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3] 梅荣政,张晓红. 新自由主义思潮[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M]. 北京: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 何爱平.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0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