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山海宜居美城(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交流材料)(上传)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山海宜居美城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建设“山海宜居美城”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水净、人文、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一、推进综合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始终做到工作目标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浓厚氛围、落实责任。

一是建管并举治污水。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上,紧盯建设进度,截至9月底,全市有1844个村开工建设,新增受益农户21.69万户。始终把质量贯穿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全过程,明确主要建材由县级统一进行政府采购,严把选材质量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督查考核,依托“第三方”质量监管平台,建立起每月核查、两月督查、季度督评的督查考核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速增效。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村及时启动竣工验收程序,按照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县级统筹委托专业公司运行管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续运

维管理机制。

二是水岸联动清垃圾。各地按照“治水先治岸”、“水岸同治齐推进”的理念,进一步巩固、落实“清洁家园”活动人员、资金、制度等保障措施,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常态化、规范化。今年,全市各地共落实农村环卫保洁专项资金1.57亿元,主要用于1.4万名保洁员的工资报酬支出。按照一县一镇的要求,在全市启动了9个乡镇(街道)全域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试点。目前,各乡镇(街道)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在重视农户源头分类的基础上,因村制宜选择了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模式或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置模式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三是多管齐下抓整治。立足“全面整治、全面惠及、全面提升”,通过“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山体裸露和青山白化,并结合“森林XX”创建,见缝插绿、拆违还绿、集中补绿,美化精品点、扮靓风景线,努力构筑“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创建格局,夯实“山海宜居美城”建设基础。

二、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村庄建设品质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理念、规划、村容村貌、内涵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深化提升,着力打造更加生态、更有活力、更具特色的“升级版”美丽乡村。

一是全域规划,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全域化,全面对接“山海宜居美城”建设布局。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引领

下,立足自然、人文、产业等元素,确定村庄的建设布局和功能定位,精心编制各类建设规划。目前,全市启动并完成了200个中心村、1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7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区分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编制深度和层次,对村落尚未定型、可深度打造的村庄,或者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重点村,全面编制建设规划;对村落形态已经基本定型的,规划则侧重于局部改造和节点建设。

二是一村一韵,培育精品。择优选择生态优美、底蕴深厚、环境美好、特色鲜明的整治村,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景观小品点缀、水体功能修复、传统文化挖掘、公共服务完善,全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73个,其中天台县后岸村、三门县岩下潘村荣获“中国最美乡村”称号,后岸村还列入第三批“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示范名单。今年8月,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现场会在后岸村召开。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人员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开会在农村礼堂,并对后岸村的建设给予一致好评。切实保护农村的文化血脉,不断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10个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以及64个一般村落进展顺利,其中玉环县东沙社区、天台县张思村等古村落已经成为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向往之地。

三是串点成线,构筑风景。按照“把散落的一颗颗珍珠串联成项链”的思路,以景观带为轴线,连线成片推进村庄环境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