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选:考点3隋唐时期(大纲版)

【考点3】 隋唐时期

1.(2010·太原模拟)《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 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故常转漕东南之粟”这一信息可以判断当时的东南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所以才可以为京师提供供给。从材料中“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的信息可以判断C、D两项说法不准确。 2.(2010·衡水模拟)国际法制史学者将《唐律疏议》(唐高宗时颁行)与欧洲“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国(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它颁行前的审核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③④ 【解析】选D.

3.(2010·上海模拟)“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 【解析】选B.

4.(2010·盐城模拟)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 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强调了该制度的公平竞争性,选举既非以门第出身为标准,也不是以血缘亲疏为标注,这种制度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因为这种制度以较为公平的考试为选拔手段。 5.(2010·石家庄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形成中华文明这一特征的因素不包括( )

A.依靠道德力量治国 B.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C.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D.贵族统治的血统渊源 【解析】选D.

6.(2010·潍坊模拟)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隋朝都城粮食供应的课题研究发现,隋朝在东都洛阳 及其附近地区广设仓库储备粮

食,如图所示。由此他们得出的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洛阳附近盛产粮食

B.洛阳是商业大都会,粮食交易活跃 C.洛阳交通便利,便于粮食集散 D.洛阳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长久储存粮食 【解析】选C.

7. (2010·哈尔滨模拟)唐朝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造成这种传习的原因是( )

①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世代传习 ②手工业市场狭小 ③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措施 ④用以维护农业社会的耕织结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

8.(2010·焦作模拟)《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 【解析】选C.

9.(2010·孝感模拟)丁某要去当兵,他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同时也买了一些衣服,又准备了行粮等必须物品。请问这是哪一时代的情形 ( ) A 唐朝的募兵制 B 唐朝的府兵制 C 宋朝的禁军制 D 明朝的厂卫制 【解析】选B.

10.(2010·孝感模拟)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解析】选D.

11.(2010·江苏四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B 本国的政治迫害 D 先进文化的吸引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材料二 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

材料三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

材料四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官职任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有何进步性?(3分)

(2) 材料三反映的又是什么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3分)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的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2分)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3分) (4) 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任用、公务员考试有何启示? (2分)

【答案】(1)①世袭。②注重品行和才学,(答“孝廉”、“贤能”亦可酌情给分)(2)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3)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或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4)注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反对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