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汇总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汇总

? ㈠(辩证)唯物论 ? ⒈自然界的物质性

? 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⒊世界的物质性

? ⑴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

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必须

符合客观 。

? 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⑴原理内容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

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 ?

? ⑵方法论: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做到主观与客

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②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

思想意识。

? 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⑴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

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 ⑵原因:①哲学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事

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 ②现实意义 ?

? ⑶ 怎么办:①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和规律,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

?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

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

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 ⒏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 ⑴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

?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 ⑵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

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⒐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 ⒑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⑴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

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

?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

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⒈实践的特点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

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 ⑴原理内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

⒍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⒎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的认识、理论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 ?

? ⑵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⒊真理的特点(属性)

? ①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 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 ③真理都是具体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 ? ⑴原理内容: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

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 ⑵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㈠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⑴原理内容:①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⑵方法论: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片面的看问题。②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陷入诡辩论。

2.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改变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⑴原理内容: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②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并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⑴原理内容:①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