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最新年文档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开始陷入经济滞胀阶段。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与此同时,经济衰退,政府财政压力空前明显,民众的不满程度越来越严重。几乎同一时期,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影响,政府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公共事务的多样性以及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加剧,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之下,西方国家纷纷进行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随即蔓延至整个世界,后称为新公共管理理论运动。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风靡西方国家之时,就遭遇了多方面的责难与批评。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夫妇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不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批判。新公共服务理论肯定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提高政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革新的巨大贡献,然而,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企业化管理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将公民置于管理活动的中心,强调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政府的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去控制社会,即“服务而非

掌舵”。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公民的主人公地位,希望与公民实现合作共治。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比较 (1)顾客与公民角色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比作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公众就是顾客,政府应该具有企业家精神,充分了解顾客的需要,从顾客的反馈获取信息,并且提供多种服务供其选择,帮助顾客找到并实现其利益。而新公共服务理论表示顾客和公众是有明显区别的。顾客只是为了尽快获得对自己最优的利益,作为消费者,他只能处于一种被迫选择消费的地位;而公众作为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是公共服务的享受着,也是责任的承担者,是政府的所有者,是国家的主人。现代意义上的公众,其内涵要比顾客的概念更加广泛。 (2)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使命就是帮助顾客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也就是说,顾客自身的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选择,公共利益也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个人利益远优于集体选择。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明确反对个人利益优先的导向,主张重视集体利益的实现,他认为集体利益是公众通过对话协商的共同价值取向,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的成果,不仅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更能体现共同价值观的目标。 (3)效率与公平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提高效率。政府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登哈特表示,一味的效率优先只会让政府部门机械化的降低成本,而忽视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真正目的。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的行政管理,他们更关注高效之中社会的公平。我们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同时,要关注公共行政的价值塑造,在公平的视角之下提高服务效率。

(4)民营化的成本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要逐渐朝着民营化的方向转变,也就是把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外包给企业来提供,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选择和质量。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组织机构企业化的过程中,腐败和不道德的行为都有增加的倾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腐败无疑是进一步隐性地增加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助长了不道德行为的蔓延,而且远不于政府独自提供服务时的公平。因此,必须注重民营化过程中公民精神,促使公共组织朝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