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4学年杭州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联考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以被选做参考系

D.“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河岸为参考系 2.某同学在井口释放一石块,经过2.05s听到石块落水的声音,由此可估算出井口到水面的距离约为( )

A.20m B.40m C.45m D.60m

3. 从科学方法而言,物理学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且效果相同”,所运用的方法是( ) A.控制变量 B.等效代替 C.理想实验 D.建立模型 4.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能往前走

B.不论站着不动,还是走动过程,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C.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质量的10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

D.以卵击石,石头没事而鸡蛋碎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5.一汽车原来以大小为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做加速度大小为2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6秒后其位移的大小为( ) A.20m B.24m C.25m D. 30m

6. 有一个物体重100N,放在升降机底板上随升降机以加速度a=0.4m/s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为(g取10m/s)( ) A.96N B.140N C.60N D.104N

7.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三个相同的弹簧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原长相等,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

2

2

2

小关系是( )

A.L1 = L2 = L3 B.L1= L2 < L3 C.L1= L3 > L2 D.L3>L1>L2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B.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C.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9.如右图所示,物体A靠在物体B上,在竖直推力F的作用下,物体AB均保持静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是( ) A.5 个 B.4个 C.3个 D. 2个

10.如图,一物体用一轻绳悬挂于O点而静止,现在用一个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其缓慢偏离竖直位置,则水平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又变大 C.一直变大 D.不断变小

二、不定项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1.下列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

A. 质量的单位:Kg B. 力的单位:N C.长度的单位:m D.时间的单位:s 12.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1 kg和O. 5 kg。已知A与水平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 N,则要保持A、B静止(不计滑轮处摩擦),加在A上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可以为( )(取g=10 m/s)

A.1N B.3N C. 6N D.9N

13.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

2

A.0至0.4s内,小球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瞬间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第一次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相碰的过程中,速度变化量为2 m/s

14.如图所示,物块m放在斜面体M上,物块m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M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块m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斜面对物块m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C.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D.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15.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始终受水平向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较长的轻质弹簧,则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至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物块接触弹簧后一直做减速运动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

C.当物块的速度最大时,向右恒力F大于弹簧对物块的弹力 D.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加速度不为零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经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多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为:mm),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被撕断了,混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F

(1)从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 ;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 ▲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3)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 ▲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如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着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让小车在小吊盘内的

细砂和小吊盘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 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小吊盘内的细砂和小吊盘,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吊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小车的加速度a/(m·s) 小车的总质量m/kg 小车的总质量m的倒数m/kg -1-1-21 1.25 0.400 2.50 2 1.00 0.500 2.00 3 0.80 0.625 1.60 4 0.50 1.000 1.00 5 0.40 1.250 0.80 根据上表数据,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进一步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应该 选 ▲ 为横坐标,选小车的加速度a/(m·s)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 (3)建立坐标系在答卷纸上画出图像 ▲ ....

18.在“探究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忽略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木块B左端有一弹簧测力计a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a与木块B

相连,现用水平力Fb拉弹簧测力计b,使木块A向右运动,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B较长,实验过程中木块B不从木块A上掉下来。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弹簧测力计c,,使木块A向右运动,木块B左端细线固定在竖直墙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