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三、几何表示:
1、计算:(1)该点与横轴交点之间长度/该点与纵轴交点之间长度
(2)任一点弹性均可通过向纵轴和横轴引垂线,以及作供给曲线的切线,并由相关交点间线段距离
计算求得
2、性质:(1)大于1:与P轴相交 (2)小于1:与Q轴相交 (3)等于1:过原点 四、弹性的分类: 1、|
EEEs|=0
完全无弹性或零弹性:
(1)实质:无论价格升高、降低,都不会改变供给量
(2)供给曲线:垂直线 函数表现形式——Q=C(C为大于零的常数) 2、|
d|=?完全弹性或无穷弹性:
(1)实质:价格微小上涨导致供给量从零变为无穷大,价格微小下调导致供给量降为零 (2)供给曲线:水平直线 函数表现形式——P=C(C为大于零的常数) 3、|
d|=1单位弹性或单元弹性:
(1)供给量与价格变动成同比例变动
(2)价格每升高(降低)1%导致供给量升高(降低)1% 4、 |
Ed|<1缺乏弹性
(1)供给量变动比例小于价格变动比例
(2)价格每升高(降低)1%导致供给量升高(降低)小于1% 5、|
Ed|>1富有弹性
(1)供给量变动比例大于价格变动比例
(2)价格每升高(降低)1%导致供给量升高(降低)大于1% 五、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生产规模、产量和规模、产量变化的难易程度:
生产者越难调整生产规模或产量,供给价格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2、商品的生产周期:
商品生产周期越短,供给价格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3、商品的生产成本:
(1)随产量增加单位成本 递增,较难调整产量,供给价格弹性较小 降低,较容易调整产量,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2)生产成本 固定成本占比较大,导致难以调整产量,供给价格弹性较小
流动成本占比较大,易于调整生产规模和产量,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第三节 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交叉价格弹性
一、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1、定义:(1)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2)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3)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符号一般为正:对穷人和富人弹性大小不同(消费增加幅度不同) (4)收入变化百分之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考察: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 3、公式:
Q ?? (1)定义公式:
I Q ??Q e
I Q ?? ?? 21
I
?
I ??
I
??
微观经济学
?Q (2)弧弹性公式:
Q ( 1 ? Q 2 ) / 2 ? Q I ? I 2 1e???I?I?IQ?Q 12(I?I)/2 12?QIdQI (3)点弹性公式: e????IlimI?0 ? ? I Q dI Q4、 根据收入弹性大小对商品进行分类: (1)正常品:
E
1 > 0
实质:需求量随收入增加(减少)而增加(减少),即需求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