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P200) (1)国民收入的总量
(2)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和制度
(3)个人向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2.社会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影响机制(P243) 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影响因素:
(1)总需求规模对总供给的影响 (2)物价总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 (3)统计期间的资源可供量
(4)社会平均的单位资源利用效率 (5)经济制度
(6)国家的经济政策对总供给水平的影响
3.市场失灵的表现和采取的补救措施 (P255) 市场失灵的表现:
(1)市场解决不了总量问题。市场活动的微观经济主体只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地方政府+微观主体
(2)市场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负外部影响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也就难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得到补偿和纠正。
(3)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不愿参与。
(4)市场无法自动地消除垄断。自由竞争导致生产的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垄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只存在垄断与竞争并存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5)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价值规律会引起收入差距扩大。
(6)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市场反复无穷的供求价格波动引起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 采取的补救措施:政府纠正市场失灵,干预社会经济活动
(1)通过立法和执法,确立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2)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及相关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一些市场机制无法自发实现的宏观社会经济目标。
(3)按照社会效益原则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4)通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纠正社会分配不公,消除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性。
4.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的环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P272)
(1)公平的含义: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普遍地无例外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面前,人人平等。
(2)效率的含义: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效率,就是要在社会保障中融入自我保障机制,通过个人缴费的方式增强自我保障意识,使每个社会成员从关心自己切身利益出发,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关系:统一又矛盾
①统一:一是公平为效率提供动力。二是效率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②矛盾:社会保障明显的权利均等性、利益共享性,导致给付与劳动贡献的脱钩,因而会削弱对劳动者的激励作用,进而损害效率。
5.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P281)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产出数量的增加。 (2)经济增长受总需求和总供给状态的影响。 (3)短期来看,主要受总需求的影响。
(4)经济增长从根本上看只能是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的结果。主要有两大类因素: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另一类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
②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经济体制、结构变动等
6.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AD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 (2)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total revenue)→DPI↑(个人可支配收入)→C↑(消费)→AD↑)(总需求)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7.产业结构的变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P307)
(1)需求结构的变化: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人均收入水平不同阶段上的个人消费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结构
(2)供给结构的变化: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资金供应状况;技术创新与技术结构变动;自然资源禀赋差异 (3)国际贸易:贸易结构
(4)制度安排:政府调节机制;市场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