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陈独秀的子女详细近况

[键入文字]

陈独秀 6 个子女今何在?陈独秀的子女详细近况

陈独秀共有 6 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 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 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这 6 个子女,大都走上了献 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 争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之所以能够献身革命、 自立自强,是与陈独秀的教子有方分不开的。 疼爱而不溺爱,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死于国民党手中 长子陈延年

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陈独秀对自己的子女非常疼爱。但是,陈独秀常年为革命奔 走,公而忘私,无暇顾及家庭子女,不仅未能在家庭生活上给子女带来幸福,反而还 曾因他从事革命活动而连累了家人,危及子女的生命安全。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 命”失败后,安徽都督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被袁世凯的爪牙倪嗣冲通缉。由于 柏文蔚、陈独秀迅速逃往上海,倪嗣冲没有抓到他们,便对陈独秀在安庆的家人进行 迫害。他们将魔爪伸向陈独秀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延年和乔年,并扬言要斩草除 根。幸好陈家事先得到了消息,让延年和乔年去乡间躲避,倪嗣冲才未能得逞。延年 和乔年在乡间躲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安庆。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俩越来越感 到,在安庆这个小地方,已经学不到更多的知识了,他们渴望外出求学。他们的这一 愿望和志向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默许。

1915 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返回上海,开始筹办《新青年》杂志之事。就在这时, 他接到了安庆老家的来信,得知延年、乔年兄弟俩想出来读书的消息。陈独秀感到儿 子已经长大,应当让他们出来闯一闯。因此,他对延年、乔年兄弟俩的想法表示赞 成,并回信让他们立即到上海来。

1

[键入文字]

于是,兄弟俩辞别母亲和祖母,乘舟东下,于 1915 年冬天抵达上海。那时延年 17 岁,而乔年才 13 岁。兄弟俩初到上海时,一度与父亲住在一起。然而,没过多久,他 们就从父亲住处搬出,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白天在外工作,谋生自 给,晚上则去法国巡捕房附设的法语学校学习法文,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当时,陈 独秀虽然已闻名全国,但收入却不多,每月给兄弟俩的钱为数很少,只能维持他们最 低的生活水平,剩下的开支全由兄弟俩自己谋取。平时,延年兄弟俩只能“食则侉饼, 饮则自来水”。由于生活艰苦,“故颜色憔枯,人多惜之”。

对延年兄弟俩的生活状况,旁人都以为太苦,常表怜悯之意,但他们自己却处之泰 然,毫无怨言,有意识地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作为父亲,陈独秀也支持孩子们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自创前程,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将来成为有用之材。这让既 是姨母又是继母的高君曼十分心疼。她曾数次苦劝陈独秀让孩子们回家食住,还通过 陈独秀的老友潘赞化代为恳求陈独秀,但陈独秀总不以为然,说那样姑息养奸,不可! 他以为高君曼“妇人之仁,徒贼子弟,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 可也”。

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没有辜负陈独秀的良苦用心。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 习,自立自强,后来一起考进了震旦大学。1920 年 2 月初,他们又一起到法国勤工俭 学。对于延年、乔年出国留学的愿望,陈独秀完全赞成,并劝过兄弟俩去苏俄留学。 可是延年、乔年当时由于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对苏俄有些反感,坚持要去法 国。他们在法国期间,逐渐了解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一度信仰的无政府主义产生 了怀疑,最终同无政府主义决裂,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此后,延年和乔年先后参加 了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和法国共产党。1922 年冬,兄弟俩又一起转 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 年初,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延年、乔年兄弟俩及赵世炎、 王若飞等 12 人离开法国到苏联学习。4 月中旬,他们抵达莫斯科,进入“东方劳动者共 产主义大学”和“东方大学”学习。在莫斯科期间,兄弟俩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俄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终于成为坚定的共

2

[键入文字]

产主义战士。

1924 年夏天,由于国内革命工作需要,陈延年奉调回国。两个月后,他返回阔别了 4 年多的上海,并与当时在上海的父亲陈独秀团聚。陈延年回国后,中共中央立即讨论 了他的工作问题。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并没有将自己的儿子留在中央机 关,留在自己身边。而同过去一样,他希望延年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因此,陈延年 很快被派往当时革命的中心和阶级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广东去工作。

到广东之初,陈延年负责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1924 年底、1925 年初,他接 替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直到 1927 年 3 月奉命离开广东。在此期间,他和周 恩来、彭湃、毛泽东等人一起,领导了广东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统战 工作,并将起初只有几百名党员的广东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数千名党员、领导数百万 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他在广东最突出的功绩是成功地领导了震惊中外 的省港大罢工。毛泽东当时就称赞他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有人称他是“共产党 中的两广王”。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陈延年对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 误,坚持独立思考,从实际出发,决不盲从。他曾多次在中共广东区委会议上说:“我 和老头子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他的鲜明态度和坚持原则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称赞。

1927 年 3 月,陈延年率中共五大广东代表团离开广州,北上武汉,准备出席党的五 大。可是刚到武汉不久,在武汉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就决定派他和李立三、聂荣臻等人 火速赶往上海,传达中央关于开展反蒋斗争的指示。他们刚到南京,便获悉蒋介石在 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上海后,陈延年接替罗亦农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 记。他虽因工作需要未能出席中共五大,但仍被大会选为党的第五届中央委员和政治 局候补委员。

陈延年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时,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四一二政变后,大批优秀 的共产党员惨遭杀害。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陈延年毫不畏惧,勇敢地承担起重整党 组织的重任。他与担任区委组织部长的赵世炎一起,开始为恢复被摧残的党和工会组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