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公开课)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黄梅县小池二中 刘咏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冰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夹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二、说学情

心理层面:由于本次活动用的是陌生的学生,师生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学生在心里会有一点好奇,又有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引入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评价语精心营造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放声读,大胆说,积极想,让个性张扬,使智慧绽放。

知识层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我们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层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而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是表情达义的最好工具,要体会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就必须从把握文字入手,从品味语言开始。据此我们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朗读课文,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了解白描手法,品味语言词句之美,感受雪后西湖的奇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痴”,体味作者游湖的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的分析,目标的确定,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白描手法,品悟文字的精妙。难点确定为: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语文教学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此本课我们采用“学导式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悟文意,把握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诵读、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学法

我校开展的“学导式四步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气氛,因此本课我主要让学生运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2、圈点勾画法:学生自行圈点勾画,做重点标记。 3、自主学习法: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4、去字法:从字词的删减入手,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通过句子前后变

化的对比,去想像、去思考、去体味语言的妙处。

5、补白法:通过移情式的体验,想像补白文本以外的内涵,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了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我们设计本课为“活动板块型”课式。意在用多样性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温故知新。(2分钟)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有关西湖的古诗句”引入,可以增加语文知识量的积累。同时,为引入本课的学习垫定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基础。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读译课文。(12分钟)

这一环节我们安排了两个自学指导。第一个是“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2分钟后,看谁读的最准确。”第二个是“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自行翻译,不会的请教同桌。”自学之后进行朗读、解释及翻译的检测,从而检查自学效果。

[设计说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我们让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注意语音的正确,语流的停顿,语气的轻重,并用圈点勾画法解决疑难字词,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2

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重点词语解释提示如下:

湖中人鸟声绝:消失 是日:这 余拏一小舟:通“桡”,撑(船) 雾凇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凇,雾气与水气。 上下一白:(副词,全) 客此(动词,客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痛饮 及下船:等到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6分钟)

这一环节我们要求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形象或思想情感的一个词语(字),并小组探讨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钟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读中应该很容易能找到这个“痴”字,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在这里老师要及时抓住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精美语言。 1、用“去字法”“换字法”品精美语言:

①古人讲“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拖沓,“与”字啰嗦,不如“天、云、山、水”简洁,你们说呢? ②如果把“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换成“一条”、“一座”、“一艘”、“两三个””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这些词语高度抽象、概括地表现了雪景的特点,若删去了就和平时的景色一样。这里的描写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只需一条直线,几个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天地浩渺、依稀恍惚的诗般意境。这种白底单线条墨线勾勒的画法叫白描,相应地,文学上,这种抓住事物特征寥寥几笔勾勒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也叫白描。(出示白描手法及写人范例)

写人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2、用“寻句法”、“补白法”品析孤傲情感:(这是难点,要突破)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中往往蕴含着作者情感。快速浏览课文,以“我从文中 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为题发言。明确:示例:我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处,理解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看张岱生平及背景介绍,特别注意他是个异乡之客、亡国之人,性格特征是什么。)

[设计说明]文言文的语言很精练,语意很含蓄,有的还显得朦胧。而学生的视野毕竟有限,在疑读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他们并不一定能发现,如精彩语句妙处、语句背后蕴含的深意等。所以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学生的思考、品评、感悟;教师的引导、点拔、明确都在这里显现,随着学生的奇思妙语涌现和个性化的素材生成,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鸣,课堂教学也在这里达到高潮。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准确、流利地背诵全文。2、写一篇小练笔:用白描的手法写写家乡的冬景。

[设计说明]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设计的这样的作业,既检测学生运用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本课内容的拓展和深化。

七、说板书设计:小结板书,加深印象。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