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化学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转变

作者:杨绪波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2期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改变认识。 一、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把握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新课程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创新性,且要积极参与学科研究,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注意积累教学经验,用自身的体验去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大胆发表个人意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随着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必定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式,必定会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定会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来看,要把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科学探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特性、敏捷性、创造性。这些优良的思维品质正是科学素养中所必须具备的。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实验探究方案。方案一:一支盛满二氧化碳的大试管、一烧杯氢氧化钠溶液。方案二: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方案三:“自吹自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操作,仔细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各组进行对比,看哪种实验方案,现象更明显、更能说明问题。通过实验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树立了创新意识。 三、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渗透人文教育

化学新课程标准首次增加了“化学与社会发展”学习专题,要求把“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作为重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情景,从已有的实际经验中提炼学习素材,寻找学习主题,丰富学生视野,强化了学生对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方面所起作用的认识,从化学角度展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提高了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在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

四、要改变课程的评价方式,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树立信心

为了培养和发展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1.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与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了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教师不断收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未来。

2.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他们的探究能力。传统的考试测验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结果进行评价,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情感态度评价甚少。化学学科实践性强,与生活、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合理、全面的评价是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关键,是新课程理念的重大改革,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应重视和充分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和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中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