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群晖DIY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

黑群晖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

【修改参数以eSATA方式挂载NTFS硬篇】

如前所说,我组这个黑群的主要目的,就是挂多硬盘,提供局域网内的文件服务。硬件方面,我也准备妥当,并且总共挂了9块硬盘和一个硬盘抽取盒。但是,这9块硬盘中,除了我专门为这个NAS新够的两块红盘,是用于安装DSM系统之外,其余的7块硬盘都是我存着高清电影的,硬盘是NTFS系统的。NTFS系统挂进来,DSM是不能够识别的: HDD列表中能够显示有硬盘,但是状态是“未初始化”: 而在外接设备中,只有USB,没有eSATA设备: 下面就来想办法修改系统参数,让NTFS硬盘能够被系统直接识别。具体参加以下两个帖子: 一般用Windows系统的,可以用WinSCP来修改,或者直接Telnet来修改。修改之前,记得要先进入DSM的系统-控制面板,把SSH、Telnet开关打开: 开关打开之后,就可以通过SSH连接到DSM系统去修改参数了。因为我是使用Mac系统的,正好那两个教程里面没有提到Mac系统下如何修改,我就用Mac系统来做个示例吧。 打开Mac应用程序的“其他”: 选择“终端”: 进入到终端面板:

输入root用户密码(与admin密码一致),输入过程中,屏幕不会有任何显示,不要奇怪,输入完毕后按回车:

如果你是第一次用ssh登陆你的DSM,会跳出一段英文,然后要你输入一个“yes”(注意,不是输入Y,而是要输入完整的yes),然后回车。如果你之前已经成功登陆过,那会直接跳出以你的DSM系统机器名开头的引导符(例如我的时MyNAS>): 输入“vi/etc.defaults/synoinfo.conf”,回车(注意vi和后面的/之间有一个半角的空格): 屏幕上会显示出这个配置文件的内容:

把光标向下移动(移动到接近底部的位置),你会看到有esataportcfg=\,往下14行,有internalportcfg=\,我们就是要修改这两个参数值: 你需要先去计算一下,这两个值要修改成什么样。首先解释一下,这两个参数,esataportcfg定义的是eSATA口的数量和端口号,internalportcfg定义的是sata口的数量和端口号。这两个参数是使用“0x”+16进制数的表示方法,所以,你把这两个参数的值,去掉前面的“0x”,后面的那个16进制数转换成2进制数,这一组2进制数就是反应的20位的端口状态顺序号,从后向前分别是1号、2号、3号,以此类推。 但是大家一定会有些奇怪,可能你的主板上只有4个sata口,这个参数为什么会有20位这么多呢?其实你要明白,你现在修改的参数是DSM系统的参数,并不是你的主板的参数,而你安装的DSM系统是群晖的3612XS的固件,3612XS是内置12个sata硬盘口的,所以它的默认参数就是12个sata口,外加8个外置eSATA口(下表第一行就是这个默认值),这个跟你主板上的实际接口状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一点,在前面我提到的那两个帖子里面并没有说清楚,所以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 知道了这一点,还需要知道要怎么根据自己主板上sata接口的情况来修改这个参数表才行。你可以把这个参数表从最底下一行往上看,最底下一行表示所有的接口都是esata接口,倒数第二行,则表示,接口1是sata,其余全部是esata,以此类推。如果你的主板是4个sata接口,那么倒数第5位往前,可以全部是“1”,后面4位则是用来

配置你最终保留几个sata口、几个esata口的;如果你的主板是6个sata接口,那么类似的,最后6个数字,用来配置接口类型。像我的主板有12个sata接口,则完全是跟3612xs一样,后面12个数字,都可以用来配置接口类型。

一般来说,主板上的sata接口,和系统参数的位置号是有对应关系的,而且通常主板上的sata1,对应的是这组数字的最后一位,sata2,对应的是倒数第2位,以此类推。所以,如果你想保留1个sata接口,其余全部是esata,那使用上表倒数第二行的参数就可以,如果你想保留2个sata接口,其余全部是esata,那使用上表倒数第三行的参数就可以。 但是这块主板有两个特殊性的地方:第一,扩展口的8个口印刷线路的先后顺序反了,所以板子上印出来的sata5-8和sata9-12要对换一下,即sata5实际上是SATA9,sata6实际上是sata10,以此类推; 第二,sata1、sata2在DSM会认作是磁盘1、磁盘3,而sata3、sata4插口,DSM会认是磁盘5、磁盘6,无论插在哪个SATA口,都不会被识别为磁盘2、磁盘4。而在sata3、sata4没有接硬盘的时候,sata9(实际为sata5)、sata10(实际为sata6)会被识别为磁盘5、磁盘6,但如果sata3、4连接磁盘后,会占用了“磁盘5”、“磁盘6”,这时候扩展的8个口,就会变成磁盘7-磁盘14。由于系统默认的13位以上都是eSATA,所以,这时候最后两个硬盘会被系统直接识别为eSATA盘。 经与厂家确认,第一个原因确实是他们印刷线路先后顺序反了,不过这个不影响使用,你只要知道这个情况,并且知道对应关系就好了。第二个的原因是CPU原生支持6个sata口,但是主板上的南桥芯片只支持4个口,所以把sata2、sata4端口给屏蔽掉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sata3、4口是否插盘,对扩展口的盘位号是有影响的。个人建议,如果不是非要插满12个盘,可以把sata3、4口空出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