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医学专业调研报告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通过走访达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市、县、乡镇级医疗机构及

部分民营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社会药房等,以问卷调查、实地参观、访谈为主进行了中医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等方面调研,从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好地对接本区域医药产业,服务医药产业。 (一)医药行业总体发展现状与趋势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9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3% ,1980年代为8.5% ,1990年代为7.5%,2001~2010年也维持在7%左右。我国医药产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行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医药工业总值占我国GDP的2.9%~3.2%。

我国医药行业担负着全国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和保健,以及救灾防疫、军需战备、计划生育等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具有保护生产力的功能。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家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

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制药设备等。“十二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方面,今后5年,预计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3%~6%的增速,到2015年达到约11000亿美元。国内方面医药需求快速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随着2011~2012年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和政府投入的加大,行业景气逐渐向好,众多医药企业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通过广纳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目标是未来十至二十年增强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我国生产的药品进入美、欧、日等国际主要药品消费国家,手段是提高药品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能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在发布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运行情况和2013年医药经济预测时,该所所长林建宁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到2019年将达到40188亿元,成为国际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目前正是我国医药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切都将对从事药物生产和药品销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

(二)中医专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我国的中医事业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目前中医专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多为初、中级,而高级职称比例很少,不到5%,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中医专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急需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药师数量严重匮乏,尤其是执业中药师。在过去的十年中,用人单位新进一线操作人员,以中职生为主。近年来,医药物流、中西制药、生物制药、保健医药、民营医院、社会药店等单位对大专层次的中医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逐年递增趋势,医药行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业务技能不足、职业素养不够的局面将会逐步改善,高职中医专业必须主动适应近年来中医药生产、仓储、物流、营销等方面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革。为此,培养满足中医药行业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需要的知识面宽、技能性强、岗位灵活的高素质技能性药学人才是医药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和长期责任。所以从社会需求来看,办好中医专业,培养高职中医人才,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医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中医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中医专业对应岗位分析

通过毕业生的就业调研,目前中医专业高职生对应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和了解。

2.中医专业人才技能要求分析

1.综合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中医专业知识,然后是中医相关法规和标准熟悉程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