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提高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跟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是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13、请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14、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15、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

⑴“卸却”责任指 ⑵“解除”责任指

1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17、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表达实践

18、学习了本文,你应该对“业”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我们的“业”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请用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中考链接 19、(2007,汕头)按要求完成(1)至(3)题。

班上将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广东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有关人士。

备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孙中山、廖仲恺、蔡廷锴、彭湃、叶挺、叶剑英、秦牧、李小龙(也可另选)

(1)你准备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你打算采访的对象是 。(写出采访对象的身份)

(2)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采访对象。开头你该怎么说?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涉及学校名称和自己姓名时,请用A、B、C等字母代替。

你说:

(3)请你根据需要,拟定3个准备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

① ② ③ 知识积累卡 书海拾贝 ☆名人逸事 梁启超妙手改联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大弟子,才华过人。康有为50岁生日那天,梁启超联络一批维新人士为康有为祝寿。康有为住所大厅里挂满了京城各界人士赠送的寿联。其中有一副这样写道:“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各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显然是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派,将亡国的罪名强加在康有为的身上,故意引用《四书》中的句子侮辱他。维新人士见了,都勃然大怒,伸手就要撕去,梁启超急忙拦阻。在寿联下面,梁启超挥挥笔添上了4个字,使寿联成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后称赞不已。

梁启超巧作“咸鱼”诗

1882年,梁启超虚龄10岁。祖父梁维清望孙成龙心切,让梁启超去省城考秀才,父母居然同意了。从新会到省城,水路三天。满船赶考的学子,年纪都比梁启超大,年长的已有四五十岁。一日在船上吃饭,白米饭,蒸咸鱼。有人提议以咸鱼为题作诗。咸鱼不雅,难以为诗,然而梁启超即吟出“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两句,立即语惊四座。“太公”、“胶鬲”都是古书上的历史人物。胶鬲贩鱼盐,鱼加盐,为咸鱼。这次,梁启超未考上,却见了世面。两年之后,再赴省城考中秀才,是年龄最小的秀才,因此被誉为“童子秀才”。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居伊?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士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

才气。

③《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伯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⑤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⑥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跻身( ) 晦涩( ) 重荷( ) 卷帙浩繁( ) ....15、作者在这篇悼词中从哪几个方面评价莫泊桑?请从下面备选的答案中选出几项。( ) A、外貌 B、作品 C、勇气 D、才气 E、喜好 F、为人 16、阅读第③段,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17、第④段末一句“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18、读第⑤段,思考以下问题。 ⑴“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指的是什么让“我”“忧虑不安”?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

⑵结尾一句“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是什么意思?

◎表达实践

19、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请你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写一段话,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中考链接 20、(2007,宁波)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 ,其理由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