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
在教会历史中有多次重要的会议,开会时各个教会的领袖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教会重要问题,他们周密思考,慎重发言,获致结论。教会历史中被称为第一次大会议的是教会初期时期,在耶路撒冷的一次会议,是使徒们在耶路撒冷所召开的,主要是讨论外邦信徒是否要遵守律法的问题而开,这次会议被称为耶路撒冷会议。
那么在耶路撒冷的会议之后,同样还有几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几次的会议是全国的代表参加,由各国派教会代表出席的会议称为大会议或大公会议。在公元325年就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的会议被称为尼西亚会议,也是教会历史中第一次大公会议,是第一次全基督教的主教会议。1 一、会议起因
教会建立300年来,最令教会困惑的问题是圣子基督是否和圣父完全一样的具有神性?在这个问题上争辩最激烈的两位领袖是亚历山大教会的长老,亚流和亚他那修。亚他那修是个年轻人,而亚流已经是个爱主、敬虔、生活严谨、又有口才的长者。由于当时的异教信仰是多神信仰,亚流担心如果圣子与圣父同样有完全的神性,那就变成两位神,这样基督教的信仰就会堕入异教信仰的错谬里;因此,亚流教导信徒圣子基督虽然像神,但祂并不全然是神,基督乃是被造者中的首先与最高者,祂不是永恒的,圣子基督与圣父并不同质。而亚他那修所强调的却是与亚流相反地,亚他那修强调圣子与圣父同质,圣子基督就是神。2 二、会议召集者
当时任罗马皇帝的是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丁大帝并不是神学家,但是,有关亚历山大神学论战的传闻,还是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于是君士坦丁靠着善意来劝说他们,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3于是他便把各教会的主教召集到一座名叫尼西亚的小
1祁伯尔,《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
2000年史》,李林静芝译,(中国基督教两会发行,2009年5月第一版)
p.29
2祁伯尔,《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2000年史》,李林静芝译,(中国基督教两会发行,2009年5月第一版)p.29/30
3 (美)G.F穆尔,《基督教简史》,郭舜平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年6月第一版),p.84
城里——距离君士坦丁堡不远——他准备在那里解决这个问题,他亲自担任这次神学会议的名誉议长。5
三、会议参加人员
君士坦丁一世用公文分头请各地的主教来尼西亚参加会议,他邀请了所有的1800名教会的主教(有1000位在东方,800位在西方),又用公款来接待他们,此处赴会的主教共有318位。连长老,执事和其他来宾,总出席人数达1500至2000位之多,但西方教会出席的代表只有7位。6
根据参加会议的优西比乌(Eusebius)、亚他那修(Athanasius) 和尤斯坦修斯(Eustathius)统计,人数是250人、318人和270人不等。根据后来希腊教会史学家苏格拉提塞士的纪录,人数超过300人,而另外四项纪录则是318人。7
四、会议的结果及影响
尼西亚这次会议上亚流的看法被判为异端,基督的位格的教义行诸文字,成为全体教会信仰的根据。这项声明再经后来多次开会,用心修改,成为尼西亚信经。8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基督教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因这是第一次通过用基督徒代表集会形式取得共同意见,也是基督学(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的第一个起因。无论在教会及三位一体的教义发展方面,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其后基督教发展影响长远重大。通过皇帝的权力召集基督教会的主教们聚在一起,是主教代表首次聚在一起联合同意的教义声明,也是首次由皇帝运用国家力量影响主教会议的程序。这就是所谓“君士坦丁转换”,即教会与政权连结在一起,这至今仍然引发许多辩论。
4 5
4
(美)理查德.W.科尼什,《简明教会历史》,杜华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p.40 沈介山,《上古基督教思想简史》,(中华福音神学院,1992年),p.66 6 彭彼得、朱维之编著,《基督教思想史》,(上海书店,1989年)p.179
7http://baike.http://www.35331.cn//link?url=ewf_HEuN1yhSGIKk1Hy1syGAKLq4wh2xodK40bwTeno6zRNQtj_nC3aNCLPpKUpSf9FFnYwmYcKLW5dY123eBa#2 8 祁伯尔,《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2000年史》,李林静芝译,(中国基督教两会发行,2009年5月第一版)p.31
《尼西亚信经》的产生,为后来的一些尼西亚大会开创了制定信仰声明和正经的先例,为教义的正统性和为整个基督教国家的合一提供了指导纲领。然而在短期内,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并未有完全解决当初召开的核心问题。
此后这一问题继续争论了近60年,争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亚大纳西,他从328年起任亚历山大城主教,一直坚决反对亚流派观点。由于罗马帝国当局干预争论又有时反复,亚大纳西被多次放逐,366年又复任亚历山大城主教。
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不同意信经中的同质论,并与亚流派联合要去掉“同质”一词,335年在安提阿主教会议上还得到君士坦丁支持。到35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完全支持亚流派。这时一度与亚流派联合的中间派感到恐慌,于是由安西耳的巴西勒在358年提出圣父与圣子“本质类似”,与亚大纳西的一派接近。
后来又有三名年轻的神学家大巴西勒、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和尼斯的格列高利,三教父坚持尼西亚会议的思想,他们与亚大纳西的观点相近。亚大纳西认为独一上帝是确定的,三位一体则是奥秘。三教父认为父、子、圣灵是确定的,三位怎样成为独一上帝则是奥秘。这是同一认信的两个方面。经过60年争论,这些观点终于被同时接受。9
9赵志廉《基督教简史》,(金陵协和神学院发行科发行,1989
年6月),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