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 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条 目 名称 地理位置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成因时代 产状 地震烈度 微地貌 坡形 坡向 构造部位 以距离调查点最近的地名命名 详细到乡、村、组(社),地理坐标以调查范围的中心点为准,在地形图上量取 以所在县(市)名称汉语拼音的声母加上调查表的顺序号作为野外编号。如:巴东县BDl、BD2、……,攀枝花市PZHl、PZH2、…… 按邮政编码方式(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编码要求)编码 第四系地层时代代号加成因代号,如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代号为Q4dl;基岩标注到组,如侏罗系蓬莱镇组代号为J3p 用倾向、倾角表示,如:倾向125o、倾角30o,表示为125o∠30° 可用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的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区划数据 >60°为陡崖,25°~60°为陡坡,8°~25°为缓坡,≤8°为平台 指斜(边)坡剖面形态,分为凸形、凹形、线形、阶状等形态 指主体坡面倾向,用方位角表示 指与调查点附近主要构造的关系,如某断层的上盘、下盘或断裂带上;某背斜、向斜的填 写 内 容 1
某翼、轴部或倾伏端等 土地使用 结构类型 控滑结构面 类型 密实度 填写调查点及其附近的土地使用现状 分为块体状、块状、层状和软弱基座等4种基本类型;层状斜坡结构根据岩层(或其他结构面)倾角大小及与坡面的关系可再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斜向坡、横向坡和近水平岩层斜坡等5个亚型;顺向坡还可再细分为缓倾顺向坡和陡倾顺向坡 分为层理面、片(劈)理面、节理裂隙面、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泥化夹层、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坡面等 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4级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标 志 类别 形态 亚类 宏观形态 1.圈椅状地形 内 容 等级 B 2
2.双沟同源地貌 3.坡体后缘出现洼地 5.不正常河流弯道 6.反倾向台面地形 7.小台阶与平台相间 微观形态 8.马刀树或醉汉林 9.坡体前方、侧边出现擦痕面、镜面(非构造成因) 10.浅部表层坍滑广泛 11.明显的产状变动(排除了别的原因) 老地层 变动 地层 新地层 变动 12.架空、松弛、破碎 13.大段孤立岩体掩覆在新地层之上 14.大段变形岩体位于土状堆积物之中 15.变形、变位岩体被新地层掩覆 16.山体后部洼地内出现局部湖相地层 17.变形、变位岩体上掩覆湖相地层 18.上游方出现湖相地层 19.古墓、古建筑变形 20.构成坡体的岩土结构零乱、强度低 变形等 21.开挖后易坍滑 22.斜坡前部地下水呈线状出露、湿地 23.古树等被掩埋 历史记载访问材料 24.发生过滑坡的记载和口述 25.发生过变形的记载和口述 B C C C C C A C B C A B C B C C C B C C C A C 4.大平台地形(与外围不一致、非河流阶地、非构造平台或风化差异平台) C 注:属A级标志,可单独判别为属古、老滑坡;二个B级标志或一个B级、二个C级,或4个C
级标志可判别为古、老滑坡。迹象愈多,则判别的可靠性愈高。
(9)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和教训。
(10)调查滑坡已经造成的损失,滑坡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3、崩塌
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岩土体结构应初步查明软弱(夹)层、断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
(3)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引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灾情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