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6.1 平行四边形性质(1)教学设计

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陆建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能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正确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关键:把平行线、三角形等有关知识,应用于平行四边形的探究之中。把解决平行四边形的的问题转化为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四、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等有关知识,课前要求学生复习有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在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有关几何事实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获得了一定的探索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同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合作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 1 页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图案制成投影片,编写本节内容的学案。

2.学生准备:复习平行线性质、判定;三角形有关性质;预习本节课内容;制作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和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5个环节: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 第二环节:探索归纳,交流合作 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 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 1.小组活动一 内容: 问题: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张全等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给出拼出结果为四边形的情况,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目的: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教师进一步强调: 平行四边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 ① 四边形;②两边分别平行即AB // CD 且AD // BC; 平行四边形的表示 “ ABCD”或“ ADCB”。 第二环节 探索归纳、合作交流 小组活动二:

第 2 页

内容:⑴把两张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叠合在一起,把它们的对角线交点O固定,将一个平行四边形绕点O旋转180°,你发现了什么?

⑵你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性质呢? 活动目的:

这个探索活动与第一环节的探索活动有所不同,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性的特征,明确了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其对称中心,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等。

活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旋转、观察、分析,在旋转平行四边形纸片时,要保证上下纸片的对角线交点保持重合。

第三环节 推理论证、感悟升华 1.实践探索内容

(1)通过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相等。 (2)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

例:如图6-2(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B=CD,BC=DA. 证明:如图6-2(2),连接A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 // BC, AB // CD ∴ ∠1=∠2,∠3=∠4 又 ∵ AC=CA

∴ △ABC≌△CDA(ASA) ∴ AB=DC, AD=CB

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呢? 2.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

第四环节 应用巩固 深化提高 (一)、活动内容: (1)做一做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