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

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中国古代政治学:

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②儒家的主要思想(多选):“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

③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一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西方政治学:

①(单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因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②(多选)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③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④(多选)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⑤(多选)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⑥(多选)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⑦(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其方法论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单纯使用现象调查和计量的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无法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

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简答)《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名解)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单选)19世纪中期,美国的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摩尔根经过对美国印第安人生活的研究,著《古代社会》。 ■(简答)氏族制度的特点: 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②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③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单选和多选)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①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其三个结果:提高了生产率,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父权制的出现。

②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其三个结果: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耕地成为私有财产,部落联盟的出现。

③社会大分工是直接交换的商品生产。其两个结果:金属货币的出现,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氏族制度被国家代替,是第三次大分工的显著特点)。 ■(多选)恩格斯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的三种形式:

①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②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

③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简答)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②公共权力的设立。

■(单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一个阶级的机器。

■(多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神权论、契约论、暴力论。 ■(多选)神权论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托马斯·阿奎那;契约论的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卢梭(《社会契约论》);暴力论的代表人物:杜林和巩普洛维赤(《国家概论》)。

■(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机器。

■(多选)国家权力的特性:①强制力的垄断性。②普遍的约束力。③主权性。■(多选)国家的基本职能:①内部职能: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②外部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国家的起源:①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列宁对国家的定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统治阶级。其本质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③国家是个机器。

□国家权力(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三要素:从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国家消亡的条件:①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②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③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

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④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⑤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多选)亚里士多德把国家划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和民主国。 ■(多选)国家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单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多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政治革命(基本方式和途径)和政治改良。 ■(简答)革命与改良的三个方面的区别:

①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②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必然现象,它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③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改良的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单选)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采用民主制;古罗马和斯巴达采用的是贵族制。

■(多选)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4种形式: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

■(多选)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而在中国,地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重简)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

①国家结构: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

②权力结构: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③统治思想: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则主要借助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按照其发展阶段划分,称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公有制为主导地位。其本质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对少数剥削者所实行的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政治特征,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确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简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③资本主义生产一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依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④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重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何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力量基础。

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何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则。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何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社会,股价本质上是维护生产资料资本私人所有制和雇佣劳动个关系的政治工具。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由资本主义国际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单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①基本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方式。 ②政治特征: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

①基本经济特征:垄断代替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特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②阶级特征(政治特征):垄断资产阶级取代自由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为控制和支配社会的阶级,垄断资产阶级国家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激化。 ■(多选)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经济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法西斯专政出现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是资产阶级力量由于经济危机而削弱了。典型代表国家是:纳粹德国。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多元民主。其实质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国家,保证增进其资本积累,用社会化政策企图缓和阶级冲突的统治方法。鼓吹“资本民主化”,“管理制度革命”,“收入革命”等谬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备的条件:①是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②广阔的劳动力市场。缺一不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异同:①相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不同:封以劳动者对于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资以雇佣劳动;封生产以使用价值的生产为目的,资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封建立在暴力和政治权力超经济强制因素之上,资建立在平等交

换和排斥任何超经济的强制因素。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论述: ①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

②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③民主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重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基本特点: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们代表大会制度。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简答)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③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④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⑤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第六章 国家形式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简答)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 ②整体:是政权构成的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③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和采用,现实政治中的政体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的。 ■(单选)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制:⑴专制君主制(古罗马);⑵立宪君主制:①二元君主制(1814-1830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1871-1918的德意志帝国/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前的日本)②议会君主制(1832年后的英国、当代的日本)

共和制:⑴贵族共和制;⑵民主共和制:①议会共和制(法兰西第四共和国);②总统共和制(美国);③半总统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④委员会制(瑞士联邦、1956年南美的乌拉圭)。

■(重简)巴黎公社政权形式的特点: ①废除常备军,用武装的人民取代它。 ②公社有普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③公社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 ④工农公司废除旧警察和官吏,把公职人员变成人民的“公仆”。

■(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与巴黎公社、苏维埃治理形式特点的异同: 共同点:①它们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它们都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③它们都是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不同点:①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②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③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单选)国家结构形式:

⑴单一制:①中央集权型(法国);②地方分权型(英国)。

⑵复合制:①邦联制(欧盟);②联邦制(1789年至今的美国、二战后的德国);③君合国;④政合国

□单一制和复合制:1)单一制: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和统一的国籍。2)复合制是由若干国家或者地区作为成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