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 《孟子》二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 2018年同步

练习卷(6)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2.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下列各题。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 结合课文《富贵不能淫》,回答下列各题。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 2018年同步

练习卷(6)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句意: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大丈夫吗。停顿为: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答: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 (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语句来分析。结合课文内容,通读第一段,根据“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 下熄”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课文内容,通根据文中的“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妾妇之道的本质是顺从,在权力面前没有原则。根据文中的“富贵不能淫,贫

第1页,共3页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知,大丈夫之道的核心是对内心的坚守。据此分析可作答。 答案: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 3.

3. (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举例:文天祥宁死也不接受元朝统治者的高官厚禄,不肯投降,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表现。 (2)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孟子?滕文公下》何为大丈夫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3)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可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中可知,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可知,大丈夫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4)本题为阅读启示题。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理,

>>闂佽绻掗崑鐐裁洪弽顐n潟闁硅揪绠戠粈鍌炴煏婵犲繘妾柣搴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