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及答案

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就可以在思维过渡中找到支撑点。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共同活动,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与巩固。

形考任务三(1) 题目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完成。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七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八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在策略上的特点。

第九章文本论述主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答:1.重视表象的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在具体运算阶段(以直观思维为主)向形式运算阶段(以呈现思维为主)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形成数学概念往往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是“表象阶段”。

2.加强数学交流

准确地运用数学概j念是发展数学交流能力的一个条件,而充分的数学交流活动又能促进数学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3.促进数学思维 (1)发展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观察是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观察能力是指通过数学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形式化知觉的能力。其中“形式化”是指把对象所共有的数学关系和联系用一般的形式结构表示出来。

感知一些数学材料,好像具体数据,具体材料都消失了,剩下的仅仅是标志数学关系和联系的骨架。

(2)发展分析比较能力

分析是比较的基础:为了确定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就需要把其中每一个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分别研究其特征。比较是分析的继续和发

抽象能力表现为善于归纳,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看作一类,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揭开表面上的差异性,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共同特征的能力;概括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把从特殊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推演到同类粤物中,并形成一般概念的能力。二是从特殊和具体的事物中,发现与某已知概念的关系,把个别特例纳入一个已知概念的能力。

形考任务三(2)

说明:以下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评析报告。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答:

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这一案例实质性的剖析了小数乘小数的内在原理,对于小学生进行大量运算有较大帮助。小数的表示,小数乘小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案例中的初步研究是为了帮助在学生见到更多的运算后能口算的口算,能动笔简便运算的简便运算,寻找简易方法以节省脑力,另外,初步渗透推理的思想,合理推理的意识以及运用推理依据法则解决实际题目的思维形式。推动数学教学中数与数运算的新发展。

小数乘法中主要涉及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首先要回顾四年级数学中有关

小数的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小数是十进分数的表示形式,是基于整数还不能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有些具体数目而展开的,学习此章内容实际应用广泛,在运算方面,对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有较大帮助。

一、巡视指导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自己看书,查找教师提出的思考题的答案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巡视当中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巡视指导在小组讨论中的作用。教师要在巡视当中监督各小组讨论的质量,如组长发言,其他学生“笔记”,把学困生冷落到一边,其他几个学生对答案了事等现象。

三、巡视指导在训练提升中的作用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以练促思,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有效的课堂巡视指导不仅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要给思维速度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当的评价,对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非常重要。

(一) 数学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因为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 学生往往就会“迷失自我。”

(二)教师在数学课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个性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 找准评价的切入点,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差异。让课堂上的评价具有个性

化特色,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

希望自己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和思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能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功能, 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形考任务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题目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 选择一项: A. 客观性 B. 严谨性 C. 应用广泛性 D. 抽象性 题目2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 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 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和( )等这样三个特征。 选择一项:

A.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B. 以计算为主线 C. 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D. 训练体系的网络式 题目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 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以及( )等四个纬度。 选择一项: A. 统计与概率 B. 情感与态度 C. 空间观念 D. 数与代数 题目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 选择一项:

A. 理解结构阶段 B. 符号运算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语言表述阶段 题目5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空间识别障碍 和( )等两个方面。 选择一项: A. 视觉知觉障碍 B. 空间想象障碍 C. 空间描述障碍 D. 性质理解障碍 题目6

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 )三种。 选择一项: A. 计算型 B. 具体型 C. 概括型 D. 调和型 题目7

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 )。 选择一项: A. 多例比较策略 B. 生活化策略 C. 表象过渡策略 D. 操作分类策略 题目8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 运算法则 、 运算性质 和( )等一些内容。 选择一项: A. 简便运算 B. 理解算理 C. 运算方法

D. 数的认识 题目9

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 情境导入 、 活动导入 和( )等。 选择一项: A. 问题导入 B. 算理导入 C. 练习导入 D. 经验导入 题目10

皮亚杰的 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 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 )阶段。 选择一项: A. 符号式阶段 B. 映象式阶段

C. 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 D. 动作式阶段 题目11

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 选择一项:

A. 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B.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C. 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题目12

下列不属于 客观性知识 的是( )。 选择一项: A. 运算规则 B. 图形分解的思路 C. 数的概念 D. 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题目13

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 算法化 、 顿悟 和( )等。 选择一项: A. 尝试错误法 B. 探究启发式 C. 逼近法 D. 逆推法 题目14

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 选择一项: A. 明确条件阶段 B. 问题表征阶段 C. 感觉阶段 D. 理解联想阶段 题目15

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 )。 选择一项: A. 音像资料 B. 计算机技术 C. 操作材料 D. 辅助学具 题目16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 选择一项: A. 问题空间 B. 问题的起始状态 C. 问题的中间状态 D. 问题的目标状态 题目17

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 选择一项: A. 水平2

B. 水平0 C. 水平 D. 水平1 题目18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 选择一项: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解题能力 C. 注重数学交流 D. 注重数学应用 题目19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 选择一项: A. 导向价值 B. 反馈价值 C. 诊断价值 D. 甄别价值 题目20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 理解问题 、 设计方案 、( )和 评价结果 。 选择一项: A. 调查资料 B. 填补认知空隙 C. 反思修正 D. 执行方案

二、论述题 (共20分) 题目2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答:

依据大纲的精神,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注意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晰、正确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长方形的认识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来。学生可以列举出桌面、玻璃板、书面、黑板面等。此后,再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找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教育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将长方形的特征描述出来。接着,再用纸、笔画出一个长方形来。

二、在观察中比较、想象,培养空间观念。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如讲圆锥体时,圆线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较难掌握,教师就要用模型演示,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细致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抽象出圆锥高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用圆锥教具沿底面圆直径到圆锥顶点切开,让学生观察到切开后的横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正是圆锥底面圆的直径,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可让学生去量一量圆锥的高,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草图标出圆锥的高,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了,便于学生理解,空间想象力就会初步形成。

三、在实际运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如向学生出示这样一题: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最多增加()平方厘米。最少增加()平方厘米。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首先在头脑中要想象这样一个长方体。

形考任务五 题目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 客观性知识 和 主观性知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叙述式讲解法 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选择一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