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的特点

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的特点

在H2S腐蚀引起的破坏中,应力腐蚀破裂占很大比例,造成的破坏也最大。在天然气、石油钻采中出现油气管、套管、阀门等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以下称SSCC)事故调查中,发现SSCC具有许多特点:

(1) 在比预想低得多的载荷下断裂;

(2) 一般材料经短暂暴露后就出现破坏,以一星期到三个月的情况为多。 但也有例外,例如合金钢制的气体钢瓶发生SSCC所经历的时间从开始充气后的24小时至5年; (3) SSCC的发生一般很难预测,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 (4) 材料呈脆性断状态,断口平整;

(5) 碳钢和低合金钢断口上明显地覆盖着硫化物腐蚀产物,而不锈钢表面及断口往往无明显腐蚀迹象,腐蚀产物极少;

(6) 破裂源通常位于薄弱部位,这些部位包括应力集中点、机械伤痕(如刻痕、铲痕、打硬度痕迹等)、蚀孔、蚀坑、焊接热影响区、焊缝缺陷、冷加工、淬硬组织等; (7) 裂纹粗,无分枝或少分支,多为穿晶型,也有晶间型或混和型;

(8) 对材料的强度与硬度依赖性很强,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对SSCC十分敏感; (9) 未回火马氏体组织对SSCC特别敏感。

硫化氢腐蚀的影响因素

1.材料因素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钻柱可能发生的腐蚀类型中,以硫化氢腐蚀时材料因素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材料因素中影响钢材抗硫化氢应力腐蚀性能的主要有材料的显微组织、强度、硬度以及合金元素等等。 ⑴ 显微组织

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按下述顺序升高:

铁素体中球状碳化物组织→完全淬火和回火组织→正火和回火组织→正火后组织→淬火后未回火的马氏体组织。

注:马氏体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致开裂非常敏感,但在其含量较少时,敏感性相对较小,随着含量的增多,敏感性增大。 (2) 强度和硬度

随屈服强度的升高,临界应力和屈服强度的比值下降,即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 材料硬度的提高,对硫化物应力腐蚀的敏感性提高。材料的断裂大多出现在硬度大于HRC22(相当于HB200)的情况下,因此,通常HRC22可作为判断钻柱材料是否适合于含硫油气井钻探的标准。

油气开采及加工工业对不昂贵的、可焊性好的钢材的需要,基本上决定了研究的工作方向就是优先研制抗硫化物腐蚀开裂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⑶ 合金元素及热处理

有害元素:Ni、Mn、S、P; 有利元素:Cr、Ti

碳(C):增加钢中碳的含量,会提高钢在硫化物中的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性。 镍(Ni):提高低合金钢的镍含量,会降低它在含硫化氢溶液中对应力腐蚀开裂的抵抗力。原因是镍含量的增加,可能形成马氏体相。所以镍在钢中的含量,即使其硬度HRC<22时, 也不应该超过1%。含镍钢之所以有较大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是因为镍对阴极过程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在含镍钢中可以观察到最低的阴极过电位,其结果是钢对氢的吸留作用加强,导致金属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性提高。

铬(Cr):一般认为在含硫化氢溶液中使用的钢,含铬0.5%~13%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它们在热处理后可得到稳定的组织。不论铬含量如何,被试验钢的稳定性未发现有差异。也有的文献作者认为,含铬量高时是有利的,认为铬的存在使钢容易钝化。但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效果只有在铬的含量大于11%时才能出现。

钼(Mo):钼含量≤3%时,对钢在硫化氢介质中的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

钛(Ti):钛对低合金钢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也类似于钼。试验证明,在硫化氢介质中,含碳量低的钢(0.04%)加入钛(0.09%Ti),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锰(Mn):锰元素是一种易偏析的元素,研究锰在硫化物腐蚀开裂过程的作用十分重要。当偏析区Mn、C含量一旦达到一定比例时,在钢材生产和设备焊接过程中,产生出马氏体/贝氏体高强度、低韧性的显微组织,表现出很高的硬度,对设备抗SSCC是不利的。对于碳钢一般限制锰含量小于1.6%。少量的Mn能将硫变为硫化物并以硫化物形式排出,同时钢在脱氧时,使用少量的锰后,也会形成良好的脱氧组织而起积极作用。在石油工业中是制造油管和套管大都采用含锰量较高的钢,如我国的36Mn2Si钢。(提高硬度) 硫(S):硫对钢的应力腐蚀开裂稳定性是有害的。随着硫含量的增加,钢的稳定性急剧恶化,主要原因是硫化物夹杂是氢的积聚点,使金属形成有缺陷的组织。同时硫也是吸附氢的促进剂。因此,非金属夹杂物尤其是硫化物含量的降低、分散化以及球化均可以

提高钢(特别是高强度钢)在引起金属增氢介质中的稳定性。

磷(P):除了形成可引起钢红脆(热脆)和塑性降低的易熔共晶夹杂物外,还对氢原子重新组合过程(Had + Had → H2↑)起抑制作用,使金属增氢效果增加,从而也就会降低钢在酸性的、含硫化氢介质中的稳定性。 ⑷ 冷加工

经冷轧制、冷锻、冷弯或其他制造工艺以及机械咬伤等产生的冷变形,不仅使冷变形区的硬度增大,而且还产生一个很大的残余应力,有时可高达钢材的屈服强度,从而导致对SSCC敏感。一般说来钢材随着冷加工量的增加,硬度增大,SSCC的敏感性增强。 2. 环境因素的影响 ⑴ 硫化氢浓度

从对钢材阳极过程产物的形成来看,硫化氢浓度越高,钢材的失重速度也越快。 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高强度钢即使在溶液中硫化氢浓度很低(体积分数为1×10-3mL/L)的情况下仍能引起破坏,硫化氢体积分数为5×10-2~6×10-1 mL/L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高强度钢的硫化物应力腐蚀破坏,但这时硫化氢的浓度对高强度钢的破坏时间已经没有明显的影响了。硫化物应力腐蚀的下限浓度值与使用材料的强度(硬度)有关。

碳钢在硫化氢体积分数小于5×10-2mL/L时破坏时间都较长。NACE MR0175-88标准认为发生硫化氢应力腐蚀的极限分压为0.34×10-3MPa(水溶液中H2S浓度约20mg/L),低于此分压不发生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 ⑵ pH值对硫化物应力腐蚀的影响:

随pH的增加,钢材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下降 pH≤6时,硫化物应力腐蚀很严重;

6<pH≤9时,硫化物应力腐蚀敏感性开始显著下降,但达到断裂所需的时间仍然很短;

pH>9时,就很少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破坏。 ⑶ 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倾向减小。(温度升高硫化溶解度减小)

在22℃左右,硫化物应力腐蚀敏感性最大。温度大于22℃后,温度升高硫化物应力腐蚀敏感性明显降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