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部收益率详解

财务内部收益率详解(转载)

新设企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建项目的上马,都离不开可行性研究,但个人投资的建设项目往往是凭投资人的经验来评判,聘请专家或委托评估咨询机构进行评估的很少,当企业将进行的技改、扩建或续建项目依据有关政策要求申报国家资助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必须提交的文件之一,这就对投资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有必要的。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主要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对此,本人就在实际工作中有关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的一点体会与朋友们作些交流。

一、折现率(Ic)与财务净现值(FNPV)

1、在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中引入“折现率”这一概念,是计算财务净现值(FNPV)的需要。如果不需要计算财务净现值,就不必理会折现率了。

所谓折现,就是将静态的币值比较上升到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一动态的币值比较。关于折现率的定义,通行的说法是:折现率(Ic)是投资者期望的最低的投资回报年复利利率。我个人以为:基准折现率的实质是:在正常情况下,全社会资本营运的预期平均收益率。

折现率的计算,学术界建立了多个数学模型,深入的

探讨不是本文的任务。在完全自由经济国家,其中央银行公布的“贴现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当期折现率,即全社会综合投资利润率,某些经济调查机构也公布其测算的折现率。在我国尚无类似的作法。在国内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采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中的数据,也可使用本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略高一点的数值作为折现率,还可使用稍高于当时银行贷款利率的数值。非特殊回报行业,一般控制在8%--12%之间为宜,原因是如果投资回报过高必将争相进入,最终导致回报率走低,其后日趋平行,反之亦然。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计算出来的动态投资回收期过长,则调低折现率,反之亦然。切记要合情合理。

2、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

也就是说,第一年的净现值为当年净现金流量按给定的折现率折算一次[第一年的净现值=(第一年净现金流量/(1+折现率));

第二年的净现值为第二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给定的折现率折算一次后再折算一次[第二年的净现值=(第二年净现金流量/(1+折现率)2]),余依此类推。

计算期各年净现值之和即为项目计算期累计财务净现值。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财务净现值=Σ(CI-CO)t /(1+ IC)t

--------(式1) 式中:t为计算年份数

CI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 CO为第t年的现金流出 IC为折现率

为了便于理解折现率及财务净现值,不妨看个例子。 某人年初借出100元,年末收回100元,说他收回了本金是对的,说他收回了全部投资则不对,因为投资是要有回报的。

⑴如果这位是一个炒股的,他确定的投资回报率是30%,他这样算:我年初借出100元,年末收回100元,如果按我炒股来算,现在收回的100元相当于年初的多少呢?看下面的比例关系式即可知道。

100:100×(1+30%)=X:100 X=100/(1+30%) =76.92(元)

也就是说对他而言,年末收回的100元仅相当于年初的76.92元。

⑵如果这位只是以银行存款利率(假设为2.25%)来作为投资回报,则他收回100元的借款相当于年初的净现值是:

X=100/(1+2.25%) =97.80(元)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是30%也好,2.25%也好,都是单个的折现率。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