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调查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C.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D.随机选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 为减小实验误差,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A项正确;调查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B项正确;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使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少,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项正确;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表层及表层下面的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项错误。 答案 D
2.(2019·云南玉溪一中质量检测)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 B.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解析 ①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春节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项错误;④表示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项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即⑤,D项正确。 答案 B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 1和2可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若X表示年龄,Y表示数量,则2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一部分;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C
4.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 )
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B.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D.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解析 由于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而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因此设置该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的操作应为:取出50粒黄粒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然后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由于抓取的白粒数占总抓取数的比例等于50粒白种子占烧杯中总种子的比例,可求出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即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B项正确。 答案 B
5.(2019·河北邢台期中)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 草地中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项错误;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C项正确;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错误。
答案 C
6.红火蚁原产南美,现已分布在我国部分地区。如图是红火蚁入侵我国某地区后几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择红火蚁活动较多的区域 B.A~B时期,红火蚁的生存压力小,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B~C时期,可能是食物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 D.防治红火蚁的最佳时期应该在B点对应时期
解析 采用样方法调查红火蚁的种群密度时,若选择红火蚁活动较多的区域进行取样,则统计的结果偏高,故应随机取样,A项错误;分析图形可知,A~B时期,红火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导致红火蚁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大,B项错误:B~C时期,红火蚁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波动的原因主要与食物、空间等因素有关,C项正确;防治红火蚁等有害生物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且越早越好,而B点对应时期红火蚁种群数量已达到K值,不易防治,D项错误。 答案 C
7.(2019·福建省漳州市)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解析 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