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后对点集训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的

形象课后对点集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E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 (1)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解答本题,需要先从借景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本联内容与标题的关系。

2.[2017·新余市四中学周测]阅读下面的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 [宋]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

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题干要求从“日长独自倚阑干”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独自”可见词人孤身一人,“倚阑干”可见词人的寂寞,内心的凄凉,“日长”指白日渐长,对于孤独的人,这光阴如何地难熬。结合词下注释可知本词是作于流落江南之时,可见词人内心的苦楚。本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词人形象。

3.[2017·牡丹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和聂仪部明妃曲

[注]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

解析 “天山雪后北风寒”不仅写出了王昭君身处的地点,还写出了凄凉的环境;“徘徊”“汉宫看”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土、幽怨的形象。

4.[2016·鞍山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注] ①这首诗是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宋光宗元年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贺正旦使途中,自镇江过长江时作。②英雄: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③南宋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烹茶招待金使。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扬子江上雪过天晴、壮丽开阔的画面。首联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风平荻静,江水无波;颔联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旭日东升,光芒似箭。

(2)这两句景物描写,既照应了题目“过扬子江”,也为下文由景入情,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解析 诗开头写江上景色。首联上句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见其时为晨;下句写风平荻静,江水无波,状其日为晴。颔联上句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复状其晴;下句写旭日东升,光芒似箭,又见其时为晨。

5.[2017·郑州一中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宋中

[注]

耿湋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 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联通过对宋中暮色四合、白骨稀少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惨淡的意境。②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宋中苍凉、寥落景色的描写。

解析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首句点出时间,渲染日暮时分,黄云四合的惨淡景象,为全诗奠定悲凉的基调;次句将视线转向战争遗留下的痕迹,说年深日久而白骨稀少,可见当年白骨累累。从时间上看,上句写“日暮”,为当天情景;下句写“年深”,将时间拉的很长。从空间上看,上句写“黄云四合”,是仰视,下句写“白骨稀少”,为俯视,时空错综,极尽其妙。

6.[2016·洛阳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 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简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解析 解答本题应从意象、意境、情感入手分析。首先描述意象,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然后分析作用,诗歌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为下片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