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试题(完整版)

路基填筑知识培训

1、桥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2、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筑时,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4、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5、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时,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6、过渡段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 。

7、软土路堤填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控制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mm/d ,坡脚水平位移小于5mm/d 。当超过任一限值时,应减缓填筑速率或停止填筑,当观测值恢复到限值内再进行填筑。

8、水塘路堤设计为抽水、清淤泥、回填渗水土的,在施工时,必须把淤泥清除干净,采用渗水土的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

9、路基施工过程中,压实路基面要超出路基设计边线0.5米确保路基边坡压实质量。

10、路基填料的含水率应严格控制,其施工碾压含水率要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3%~+2%范围内。

11、施工过程中随机抽检填料含水率,对含水量不符合要求的填料要采取洒水翻拌或者翻晒处理。

12、施工单位在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每5000m3检验一次。石灰每4000T为一检测批。

13、基床以下路基填料,当采用水泥改良时,水泥掺入量范围是3-6%。 14、基床以下路基填料,当采用石灰改良时,石灰掺入量为4-8%。

15、路基基床底层改良土必须采用场拌法施工。级配碎石必须场拌生产。 16、基床表层下层应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但面层必须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17、基床表层碾压完成后,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土的孔隙率。

18、路堤与桥梁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采用倒梯形设置,过渡段倒梯形范围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19、过渡段填筑,在台背不易碾压的2m范围内的级配碎石应掺3~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处理。

20、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C15混凝土回填。

21、横向构筑物顶距轨底高度小于1.5m时,结构物顶部应填筑级配碎石。 22、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填土高度的1/2时可不设置过渡段。

23、不同速度目标值的基床结构形式不同,应渐变过渡。过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24、路桥过渡段必须建立垂直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体系,进行沉降观测。 25、 路基填筑时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 26、 路基填筑压实顺序是先两侧、后中间。 27、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 28、上下两层填筑时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29、路基碾压在两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

30、路基填筑的“三阶段、四区域、八流程”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域: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干、碾压夯实、检测签认、路面整平(边坡整修)

31、路基填筑及路基附属工程日常检查主要有哪些内容: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过渡段填筑、堆载预压、路基沉降观测、路基边坡防护及支挡工程、路基与站后专业的接口工程。

32、路基填筑施工单位在规定填土区段实行分段包保,填土区段每段长度不得超过2公里,各段配备1名领工员,不少于2名技术员,1名质检员。负责现场填料检测、测量放线、压实检测、质量检查、数据资料采集、检验批资料填报等工作,杜绝以包代管、质量控制不严、管理失控等现象。

33、路基填筑改良土,每层碾压前,现场管理人员会同监理必须共同检测含水率、松铺厚度、改良土含灰量检测,在确定以上检测参数均符合试验段参数后方可进行碾压。

34、路基:基底处理、基床以下路基填筑、基床底层路基填筑、基床表层路基填筑、路桥过渡段填筑等必须先做试验段,取得工艺性试验参数形成总结报告并由总监签认后报建设指挥部备案并实施。

35、路基填料填筑前应先插杆挂线,撒石灰方格,按照工艺性试验取得的松铺厚度填筑填料。

36、路基改良土填筑必须实行:打格上土、打格上灰。

37、路基填筑时,按设计要求,要做好横向排水坡,路基两侧拉通临时排水沟,路基面不得有积水现象。

38、每个取土坑在填筑前必须取样送实验室进行土的类别判定、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39、碎石垫层:含泥量不大于5%,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对每批碎石要进行杂物含量和粒径级配检验,碎石每3000m3为一检测批次,不足3000m3为一检测批次。

40、地基处理施工前,应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测定边界范围,开挖两侧排水沟,疏通排干地表积水,清除场内杂物、杂草,按设计要求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

41、原地面检查要点:松软地表土、腐殖土已清除干净;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

42、坡度陡于1:5原地面处理:自上而下挖台阶,并整平碾压,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2米,特殊地段不得小于1米。

43、当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30cm~50cm厚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

44、临近既有线路基填筑前,必须与工务、电务、车务、车站等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好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在临近既有线作业时,设备管理单位未派人现场监控,施工单位不准施工。

45、上层土与下层土搅拌时,必须拌到下层土1cm -2cm。

46、路基填筑时,土工格栅铺设幅度大于5m的土工格栅可不搭接,幅度为3m的要求搭接20cm搭头,并用U型卡固定好。

47、铺设后的土工格栅,严禁直接碾压、严禁运输、碾压等机械在土工格栅面上行走。

48、土工格栅为每3000㎡为一检验批,不足3000㎡为一检验批。

49、临近既有线路基填筑运土通道必须每隔500米左右设置一个避车台,防止两车交汇避让时侵入既有线限界。

50、临近既有线路基填筑施工时,大型流动性车辆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

机一人”防护,当列车通过时,提前10分钟停止作业。

51、当新填筑路基顶部接近或达到既有线路肩标高时施工中对既有线行车安全卡控,有条件地段从既有线中心线外侧3米外设置栅栏网或采用其他物体隔离防护,并拉设醒目警戒线,防止施工人员或施工机械侵入限界。

52、路堑开挖应自上而下纵向、水平分层开挖,纵向坡度不得小于4% 。

53、路基基床由基床表层和底层组成,表层厚度为0.6 m,底层厚1.9 m。 54、普通路基填筑单位工程中分部划分为地基处理 、基床以下路堤 、基床。

55、施工单位对改良土用外掺白灰每连续进场4000 t做一次有效钙、氧化镁检验。水泥每连续进场500 t做一次水泥强度等级和终凝时间检验。

56、既有路基帮宽,需挖设宽度不少于 1米的台阶;路基与路堑结合部应按设计要求在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1米 ,台阶土应密实。

57、本线所用验标对基床以下改良土路堤填筑压实采用双指标控制,细粒土检验的两项指标分别为:地基系数 和 压实系数。

58、路基基底每 100~200 m设一个检测断面,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每个检测断面设置1个沉降板。

59、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保护测杆的塑料管组成。

60、软土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应在两侧坡脚2m、10m处设置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的间距为50m。

61、改良土试件强度以规定温度下保湿6天、浸水1天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标准。

62、基床以下路堤各种土类填筑层压实质量(地基系数)检验数量每填高0.9 m,纵向每100m检查2个断面4个点,检验方法采用K30平板荷载仪。

63、在路堤填筑或堆载期间,每天观测1次,暂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3天测试一次。

64、改良土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应有不小于2%的排水坡。 65、用环刀法检验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层压实质量每层沿纵向每100m等间距检查2个断面6点。

66、使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没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面应设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67、基床以下路堤采用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压实标准为:地基系数K30为≥90 ,压实系数K为≥0.90。

68、复合土工膜搭接长度允许偏差为0~50mm。

69、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小于20cm。

70、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并做到文明安全施工。

71、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72、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3、一般项目的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值的1.5倍。

74、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75、检验批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

76、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严禁直接碾压,严禁运输、碾压机械直接在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